「讓愛滋歸零」,總計發出超過1500個紅絲帶。圖/渣打國際商業銀行、記者李祖翔
專題報導/記者李祖翔
圖/渣打國際商業銀行、記者李祖翔
渣打國際商業銀行在全球推動「看得見的希望」計畫,在台灣最具突破的一件事,就是二○一○年成立「視障電話行銷小組」,障別多元,更特別的是,渣打僅在設備上提供視障所需,但在業績要求與日常交通,並沒有將他們當做需要施捨的弱勢者。
小組中一名二十八歲的成員林右晨,就靠自己的努力獲得渣打全球優秀員工競賽第一名,受邀赴新加坡接受表揚。台北市視障者家長協會在臉書分享喜悅,指出去年「渣打銀行為他安排了加長禮車的接待,右晨上台發表感想,渣打將他說話的內容譯成英文,讓現場夥伴與長官知道他的衷心感謝。」協會同仁興奮地說:「右晨!你真是好樣的!」此舉證實了企業只要給機會,身障朋友就會有無限可能。
渣打在全球有七十多個市場,一千七百多個分支,近八萬七千名員工,在台灣則有八十八個服務據點,超過四千名員工,但視障工作者林右晨加入小組才三年,卻能在新加坡受表揚,並與渣打集團主席莊貝思爵士、台灣總經理康暉杰和集團人資長Tracy Clarke合影留念。
目前視障電話行銷組一組六至七人,林右晨說,當初為了任用視障者,需要提升電腦點字設備、添購盲用電腦、補充金融知識,而一般用來教學的簡報軟體(power point) ,他們不能使用,需要講師群口說教學,雖然公司為視障朋友做這麼多前製作業,但即使是視障者,也要有業績才能有好的收入,「我認為一名視障工作者能為公司帶來企業價值及公益形象的提升,對我們而言,也能獲得肯定。」
非特殊族群
工作平等對待
要成為優秀員工不容易,尤其視障者想走出「按摩工作」以外的路更難,因此,林右晨必須克服種種難關,讓自己不被看輕,「我住的地方離公司有一段距離,所以會提早一個小時到,交通方面自己就能克服,不用接送。」有時他們會一個扶著一個過馬路,前面的人靠導盲手杖避開人群,後面的人專注走路。
林右晨提到視障者就業問題時,感到有些無奈,「台灣有超過七成的視障者找工作不順,固然工作設限多,但企業主對我們的不了解、不知道我們能做哪些工作才是主因。」林右晨的工作包含將客戶的資料輸入電腦,一天約十筆資料,還有三百多通的客戶開發電話。
視障電銷小組主管高瑋璟說,視障朋友在工作時不會強調自己是視障,搏取客戶同情,「我們沒有把他們當特殊族群,同事間正常相處,倒是因為公司內有了視障者,對公司更有向心力,覺得公司會做公益,不是唯利是圖。感覺公司有包容、接納的文化。」她還分享林右晨一則事蹟,「曾有客戶和他約見面,索取資料,見面後發現他是視障者,驚訝一點都感受不到他是有障礙的人,感佩之餘,介紹全家人成為渣打的客戶。」
林右晨是音樂系畢業,主修鋼琴和大提琴,更愛玩自認奇怪的樂器,如洞簫和馬頭琴,不過他沒有立志當一名音樂人,他說,走入金融領域後,生活的保障更多、更穩定,而工作收入多數都用在玩音樂上。音樂是興趣,不一定適合當飯吃,林右晨大學畢業後先後在中華電信市調及渣打電銷組工作,六年的工作經驗讓他感觸很深,他強調,一直把自己關起來,無法得到意想不到的驚喜,希望別人肯定你,先要肯定自己再證明自己有能力。
心理不障礙
機會取決能力
台灣盲人重建院資源發展組組長郭杼螢說,中途失明者心理失落感大,走出沉痛約要五至七年,重返職場的心理障礙更多,因此重拾信心是首要之務,其次是企業的支持性就業。儘管是否獲得工作機會取決於能力,不過社會對視障者的認識仍不夠,例如有學員打球、操作ATM被媒體報導,大眾感到驚訝,但其實他們能做的,真的和一般人沒兩樣。(郭杼螢任職的台灣盲人重建院在台灣為中途失明者做生活及職業重建已有六十年經驗。)
視障者家長協會祕書長藍介洲曾撰文描述渣打視障電銷組的工作過程:「渣打想成立視障話務中心,並非基於符合國內身權法定額進用的規範,而是企業對社會的責任。」企業在聘用視障者,主要擔心工作能力是否勝任與上下班交通安全問題,為了減低雇主擔憂,協會要先為話務人員做個別化定向行動訓練,以一對一的方式教導如何往返職場。就業初期,就業服務員會進入職場陪同就業,協助適應職場環境,「為了讓視障話務人員在最短時間內融入職場,渣打做了很多努力,例如職場內部發起學長姐制的『小天使與小主人關懷制度』,提供工作與生活上的支持。位於英國的渣打銀行總部,已要求各國分行都要成立視障話務中心,除了提供視障者工作機會,主要也是在歐陸地區看到視障話務人員的優異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