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蕭美秀
傳統市場給人的印象,有各式各樣的氣味與影像充斥其中,就像人與人彼此擦肩而過,小販的叫賣聲等等,就是如此的氣味,如此的印象,每碰觸一次,就喚醒一點兒時記憶。
一條狹長蜿蜒的巷道,在特定的時刻擁進人潮,然後,人潮散去,日復一日。
小時候,和母親上市場,母親為了慰勞我幫忙提菜的辛苦,總是請我吃那熱呼呼的米粉湯,選擇角落的老位子,米粉湯婆婆動作俐落的,將米粉湯送到我們面前,一邊和母道聊著菜價,聊著家裡孩子,聊著天南地北,大人的世界我不懂,小小的心靈,滿足的是熱騰騰的米粉湯,只有在那時,我才覺得嚴肅的母親稍稍溫柔些。
而米粉湯婆婆身材圓潤,她的雙頰因為熱氣總是長年泛紅著,她親切的問候,耳邊響起讓人感到親切的客家鄉音,小小的攤子,外觀不起眼,但因為口味不錯,所以從我有記憶以來,它就在那兒,清淡的湯頭,加上口感彈脆且恰到好處的米粉條,盛碗的時候,再灑些許胡椒粉和芹菜,貪吃總是燙嘴,但又忍不住那種想吃的欲望,迫不及待的吹涼,然後送入口,一口接一口,馬上碗底朝天。
記不得有多少次,母親在這樣的場景,我和她兩個人,她靜靜的看著我吃完米粉湯。那年,我肚裡懷著大女兒,我抬頭看著母親,問她餓不餓?她搖搖頭,突地,我發現她頭上的白髮蒼白了許多。
從公車站牌走回家,總要經過市場,就像有一股無形的力量輕喚著,我會習慣看看轉角處那米粉攤收了沒,選擇和母親曾經一起坐著的老位子,點一碗熟悉的米粉湯,看著碗裡的熱氣慢慢浮起散去,想著工作、生活、感情的種種,然後看著市場裡的人來人往,看著婆婆為著一碗二十元的米粉湯而打拚,看著她的認真,我的憂鬱與壓力突然被療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