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環境好壞有別,日本暢銷書作者舛田光洋以五個等級來判定使用者的職場績效。他說,一踏入感覺「沒幹勁」、「疲憊」的空間屬於D級,更甚者,還出現頭痛、頭暈、想吐等身體不適現象,則屬於最末E級,不改善就運勢難逆轉。
反之,踏入瞬間感到精神奕奕、充滿陽光者則為B級,進而「賦與豐富的情感」,則屬最上等A級,可提高工作效率。再由外觀整潔來分級,乍看不差,傳真機和電話卻滿是汙垢,櫃子、地板角落也布滿灰塵,屬於C級,對髒亂不以為意屬於D級空間。再者,累積陳年的灰塵與髒汙卻視若無睹,即屬E級空間,不動手清一清,連健康都不保。
相對來說,房間每一角落皆潔淨無瑕屬B級空間,連常人看不到的地方,諸如桌子內側都清理得乾乾淨淨,即為A級空間,空氣清新,產生令人愉悅的職場能量。
觀察空間裡所擱置的東西來分級,一年以上要修理、丟棄的物品超過三件時即為C級,擱置二至三年屬於D級空間,擱置超過十年,充滿了各類廢棄物、髒汙和垃圾,即所謂的E級垃圾屋,人見人厭。
另一方面,空間若沒有放置任何不需要的物品為B級空間;東西壞了即修,廢棄立即丟棄,從「為自己營造舒適」轉為「為他人營造賞心悅目」即是主人精心打造的A級優質空間。
正面空間大多具備整體感,反之,負面空間用色及設計卻不全然統一,多數家具只為了「便宜就買」,落入C等級。七零八落,「有什麼用什麼」、「別人送的就用」的潦草心態,打造出讓人不敢恭維的D級空間。缺乏設計概念和整體感,廢棄物就會增多,被髒汙和雜亂構成E級空間,職場表現必然受到影響。
反過來說,有明確願景,營造出舒適清爽的空間即為B級空間,再進一步試著創造出「讓對方感到舒適」即可升為A級。
雖然不亂,但東西仍超出收納器具之外為C級空間,連走路的地方都沒有的情況則為D級空間。散落地面的物品過多,廢棄物品也沒有適時淘汰,堆積如山而難以處置,當然又要墊底。
另一方面,物件收納妥當能遊刃有餘,辦公環境顯得寬敞,則晉升為B級空間,加班也高興。然後,再多下點工夫,考慮到他人眼光,試著為同事營造一個舒適的A級天地。
舛田光洋認為,了解等級後,就要以行動力改進,職場績效必然大為增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