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倉頡在說話」單元,讓我們一起來跟「丁」字做朋友。
說起這個「丁」字,許多人都對他不陌生,像是天干地支當中,這個丁字就是排行第四,有些老師在改作業的時候,也會用甲乙丙丁來分別學生成績的高下,拿到甲等成績的人,自然就會覺得很開心,而拿到乙成績的學生呢?那就表示還要加緊努力才成,至於拿到丁等成績的同學呢?嘿嘿!那就表示可以進步的空間還有很多很多喔!
說到這裡,也許有人對「丁」這個字的印象不太好,可是你知道嗎?「丁」這個字,卻是釘子「釘」的本字,換句話說,加了金字邊的丁字,是後來才有的事情。
在我們一般的寫法裡,很難看得出來這個甲乙丙丁的「丁」字,怎麼會像一個釘子呢?嗯!如果親愛的你有機會去找找看,在甲骨文還有金文當中,這個丁字,就是一個很明顯的象形文字。現在我們寫這個丁字的時候,上頭的這一橫,在小篆的表現上,卻是一個釘子的帽子,接著下來的這一勾,就是表現長而且尖的釘子囉!
後來「丁」這個字也被借去當成是天干的一支,那麼原來的這個釘子,要怎麼能夠讓人家知道「此丁非彼丁」啊?聰明的老祖宗們,就在這原來的丁字的左邊加了一個金字旁,也就成了我們目前所看到的釘子的釘字了。
成語當中有「目不識丁」這麼一說,意思是說:連最簡單這個「丁」字都不認識,那真的是沒有學問呢!
不過,今天經過了這麼一番介紹,或許朋友們會覺得:「丁」這個字雖然看起來好寫,可是論起它的資歷,卻也還是挺有來頭的呢!我們不是常聽人家說過這樣的話嗎?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就是甲乙丙丁的這個丁字,我們也不可以輕易瞧不起它喔!
本專欄與台北電台《台北‧Education》節目(周一~五晚上九~十時播出)合作刊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