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水與永續發展

 |2013.04.08
1602觀看次
字級

下了幾天雨,稍稍紓解了旱象,原本情勢緊急的限水措施或許可以觀察一段時間再做決定,但從各重要水庫的蓄水量仍然偏低,可確認旱象尚未解除,石門、南化兩座水庫的蓄水量都不到一半,規模最大的曾文水庫甚至只蓄水百分之二十,能否熬到雨季都是很大的問號;何況近年來受氣候變遷影響所導致的氣象災害頻傳,雨季是否會如期來臨,誰也說不定。

隨著工業發展及都市興起,以前唾手可得的乾淨水源,現在卻成了稀有物質,不但要花錢去買,甚至買不到。因此,乾淨水源的供應順利與否,已成為限制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很多大陸國家都有為了水資源的利用而生齟齬的經驗,包括中國在雲貴、青康藏等地區的水資源開發會引起下游中南半島諸國的緊張;而歐陸各國雖早已發展出一套管理的機制,但偶而發生的化學、藥廠汙染河水事件,仍會讓下游國家氣得跳腳。

另一個特殊的案例是幾乎沒有天然水源的新加坡,長年向馬來西亞買水,國家的發展受制於馬來西亞的供水量,多年前為了擺脫對馬國的仰賴,加速發展海水淡化和家庭廢水回收再利用,近年來已卓然有成,重新主動掌握國家發展的命脈。

不僅國家與國家間會爭奪水資源,多年前台南縣政府就曾抱怨轄區內擁有全台最多的水庫,但台南縣的農田灌溉用水卻常常成為每次限水的第一波犧牲者;甚至還有台南縣的農民發起反制「反美濃水庫興建」的活動,要高雄自己去找水源。當然,站在國家整體發展的立場,不會允許如此狹隘的地域觀念。但如果當旱象的威脅不僅僅是停供灌溉或生產用水,連生活用水都要大幅減供時,人們是否還能理性面對,則成為問題。

今年是聯合國「國際水合作年」,主要是在氣候變遷、人口不斷成長、經濟發展等多項因素交互影響下,可預見的未來各國之間、各民族或部落之間,因用水而起衝突的事件將會有增無減。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強調乾淨、足夠的水源是基本的人權,因此他呼籲國際社會攜手降低水資源不足的風險與衝擊。他也認為,乾淨水源不足的風險將成為制約人類永續發展的重要因子。

在清明節這場雨之前,今年的春雨明顯偏少,是過去五十八年來最少的一年,從過去半個多月來桃園、高雄初階段的限水措施中,已造成產業界的壓力,農業用水的限制所代表的意義就是糧食生產的限制,若進一步工業用水也設限,對台灣經濟的打擊將數倍於農業。

台灣是一個獨立的海島,沒有與鄰國爭奪水資源的問題,而台灣的土地與人口相較新加坡大出許多,也不可能像以前的新加坡般,仰賴鄰國供水,而新加坡現已改弦易轍走向水資源自給自足之路;台灣在氣候變遷的壓力下,已沒有因循苟且的空間。

尤其是南部地區,人民期待要引進更多的就業機會,但水資源供應不足就像緊箍咒,限制南部的發展,水資源政策的主管機關不能只寄望高屏大湖的興建,應多管齊下,在全國減少自來水漏水率、加強中水回收,實施讓民眾節約用水的政策措施,在產業結構上,更應該朝省水的方向調整,才能使台灣真正永續發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