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采下半場 徐正能 40歲人生大轉彎

高雪芳 |2013.03.30
5701觀看次
字級
一九七○年代徐家姐弟於巴西,圖中單車為十段變速車。圖/徐正能提供

擁有美國德州農工大學環境工程博士學位的徐正能,在二○○四年毅然辭去大學教職,步步摸索一種前無古人的創業之路。築夢之旅說來無限浪漫,現實世界就是徹底忘卻裝潢雅致、空調鎮日的研究室,蹲在悶熱、狹小的廠房內,工廠即住家,沾著黑油的雙手,一遍又一遍打造夢想中最臻完美的自行車。
若非太太張惠君一席「能屈能伸才是大丈夫」的全力支持,徐正能不敢相信能一路走到今天。在徐正能創業期間,張惠君帶著兩個孩子在澳洲墨爾本取得博士學位後,繼續留在教育界,成為家中最溫柔、也最堅強的後盾。
這十年來,遭遇過甚麼樣的困難或挫折嗎?徐正能說:「困難與挫折從來沒停過,但我自認不是很敏感的那種類型,挫折來、挫折也會走。到目前為止,我還可以應付。」台灣人物圖譜中,這又是一個放下教授身段,挑戰風車巨獸的唐吉軻德?徐正能笑說:「完全不同,我們的夢想與現實緊密相扣,挑戰的是自行車愛好者的鑑賞品味,並不是虛幻的想像。」
移民生涯 冒險源頭
對於徐正能斷然切割昨日種種,投入一種能否實現的理想,我們不免充滿好奇:這種冒險精神來自何處?一路追根溯源,終於知道徐爸爸當年在外語一竅不通之下,率領徐家妻小遠征巴西的故事。
徐爸爸單純只為了給孩子更充裕的生活,拖著一家大小,遠渡重洋到世界的另一頭。當年的徐正能正值小學六年級,客廳即工廠,和媽媽、姐姐在五顏六色的小梳子、髮夾、小裝飾配件上串珠、裁切、細心組裝各種小商品。徐正能一雙巧手,從童年時代便得到好好鍛鍊的機會。
移民生涯少不了艱辛坎坷。徐正能卻不認為童工生涯辛苦,雖有語言學習上的障礙,卻常能苦中作樂。徐正能記得有一回上化學實驗課,觀察石灰水加上二氧化碳的碳酸鈣沉積現象時,老師親自示範對石灰水吹氣的步驟。徐正能因為完全聽不懂,誤以為老師請他試喝,隨即端起燒杯用吸管喝了一口。老師大驚失色,立刻出手奪回燒杯。徐正能很希望那位老師不要因此而認為他特別調皮搗蛋,更慶幸當時做的不是鹽酸實驗。
四年之後,巴西的生活好不容易穩定下來,卻因治安日益惡化,徐爸爸再次決定大遷徙,將徐家帶回台灣。巴西歲月中,徐正能最津津樂道的是他一有空便馳騁足球場或排球場,還有騎上他的第一輛十段變速公路車四處追風,一生酷愛運動的因子,想必源自於巴西永遠的豔陽天。
求學時代 不棄鄙事
徐正能回台時,剛好是課業壓力極大的國中時期。所幸,教育銜接做得好,課業對他並沒有太大困難,還認為克服課業困難、念好書天經地義。一路從師大附中與交通大學畢業,徐正能非常珍惜求學生涯的美好記憶。他還記得大學時,缺乏節奏感、從不跳舞的他,遇到班上舉辦舞會,總不落人後,但別人下場跳舞,他都在做甚麼?他哈哈大笑:「別小看我不會跳舞喔,當門神收票、布置場地、搬飲料、放唱片……我忙得很有成就感耶。」見微知著,徐正能向來願意投入旁人不屑一顧、看似無趣的事物,並能進一步產生成就感與樂趣,曾在大學任教多年的他認為,這種不棄鄙事的實踐力,是時下學子十分欠缺的。
除此之外,大學時代還給予徐正能另一養分,便是與單車結下不解之緣。「有人適合散步;有人適合騎單車,顯然,我就是純粹的單車迷。」一九八九年大學畢業,當時的單車環島還是很瘋狂的想法。徐正能與幾個好同學不但興起這個念頭,也是說走就走的行動派。「完成環島之旅很有成就感,也知道世間沒有挑戰不了的困難……沒想到的是,二十多年後的自己,會將畢生精力投注於單車事業。」

專注與堅持
萬里愛相隨
與徐正能較熟稔的朋友,都知道他那段橫跨八年寒暑、情牽萬里路的愛情故事。
徐正能與太太張惠君結識於大學一年級,當年,陽盛陰衰的交大男學生,常主動寫信給女生較多的大學,藉此開闢結識異性朋友的橋梁。剛成為政大西洋語文學系新鮮人的張惠君,隨即收到徐正能與他室友的邀約函,兩人魚雁往返好一段時光,徐正能早早便對這個文字纖纖、心思細膩的女孩一往情深。
徐正能回憶與太太初次相會:「那天她薄施脂粉,穿著粉色洋裝,我卻穿著運動褲、球鞋前來赴約。重視衣著禮貌的惠君感到有些失望……」一向熱愛運動的徐正能不禁大聲喊冤:「那可是我最好的一身衣物啊!」魔鬼藏在細節裡,沒想到一個小環節不通,竟然讓兩人蹉跎經年。
徐正能那些年偶爾會從新竹騎著單車到位於台北木柵的政大,想給女孩一個驚喜。九十幾公里揮汗而來,掛念的人總是不在,所以,只能再騎著單車回新竹嗎?徐正能說:「是啊……從來沒事先約好,想像中的驚喜,一次也沒實現……」張惠君在一旁靦腆解釋:「我常常是回台中去了,還真的不知道他有這麼牛……」這幾年,單車成了徐正能胯下的白馬,共赴迢迢情路。
不過,徐正能堅持將紅線繫在張惠君腕上,終於在兩人留學美國期間,鍥而不捨地追蹤到張惠君的消息。從台灣到美國;從美國科羅拉多州到維吉尼亞州,一點一滴打動了張惠君,「除了自己漸漸成熟,也從很多事物上,知道他自律、堅持、充滿毅力的一面。」張惠君說。
專注與堅持,正是徐正能「吾道一以貫之」。

博士與黑手合體
一手打造新傳奇
順利取得博士學位後,徐正能應邀到現今的雲林縣斗六市環球科技大學任教。除了教學,灌注更多時間在行政服務上。在系主任、學務長任上,與一群又一群年輕學子共同搭起舞台,不同的是,「這回在台下讚嘆、鼓掌的人換成我」。應外系一位老同事說:「我最佩服徐老大的地方是耐心。孩子到辦公室來,一坐下來就可以抱怨一、二個鐘頭。主任該完成的大小事務不知有多少!他卻可以面帶笑容,鉅細靡遺地認真傾聽,聽完了也會提供好幾種建議,讓孩子知道有人能夠商量,也感到備受尊重……說真的,並不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能做到這些。」
也由於行政工作占據大多時間,與學術研究漸行漸遠的徐正能,終於忍痛放棄學術之路,投入全然陌生的創業路,他的人生在四十一歲這一年歸零重來,投入一生熱愛的自行車產業,徐正能說:「可比上半場的球賽已經結束,人生的下半場從此刻正式開始。」
親友支持 度過艱難
凡事起頭難,第一批運動自行車稱得上嘔心瀝血,從找不到願意配合的供應商到取得整部車的零組件;從車架設計到實體產品終於誕生……徐正能回憶起最慘澹的那一段:「早先若能預知這一連串碰壁的艱苦,絕對沒有踩進來的勇氣。」尤其,「台灣雲豹」是新品牌,而且,一出場就是高單價的競技用車,資金燒得見底,還不知道顧客在哪裡。徐正能陷入回憶:「大概是擔心我沒飯吃,更遑論養家活口。就這樣,第一批車的買主幾乎全是親朋好友,感謝他們慷慨、無條件的支持。」
台灣雲豹聽起來很本土,這名稱有何典故?徐正能說,台灣雲豹(Rikulau)是台灣魯凱族神話中的祖靈,引領魯凱族祖先翻山越嶺,找到安居的樂土。徐正能的終極夢想,就是讓台灣雲豹成為知名的品牌。
玩家精品 備受矚目
品牌背後常伴隨著傳奇,台灣雲豹則是「博士與黑手合體」的故事,因為他來自學院,也經常下場擔任第一線黑手的生產工作,創立不久即以其名及精緻品質獲得多方關注,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與台灣電視公司等十餘個媒體特別於二○一○年拜訪台灣雲豹。隔年,《遠見》雜誌也以「台灣雲豹年銷五百台卻闖出全球口碑」為題,稱台灣雲豹足為中小企業創新傑出的代表。台灣雲豹系列作品,更因屢屢結合藝術、文化,成為單車專家或玩家口中的精品。
徐正能說,「非常高興台灣雲豹的不鏽鋼車及鈦合金車,雙雙成為台灣這個領域最知名的品牌。」目前這兩種車款雖非市場主流,相信徐正能的專注與堅持,能將辛苦結晶帶到一個更開闊、寬廣的舞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