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簡文帝司馬昱(三二○~三七二年),字道萬,元帝少子,東晉第八位皇帝。自永和元年(三四五年)以會稽王輔政,掌握朝廷的決策權,當時權臣桓溫的勢力亦一直增強,之後變得能左右政權。
太和六年(三七一年)司馬昱被桓溫擁立為帝,改年號為咸安,但隔年卻病逝,在位僅只二百五十日。東晉皇帝在位大多數時間不長,簡文帝是最短的。
在位時間雖短,但簡文帝的書法被長久地保存了下來,經過了一千六百餘年,現今仍能看見他所寫的字。北宋時所刊刻的《淳化閣帖》收錄〈慶賜帖〉(如圖所示),是一件楷書的書札,釋文:「昱白。所示慶賜事具具。此莫大之禮。天下大慶。得率由……」
這件書札雖是楷書字體,卻有行書筆意,以現代說法稱為「行楷」,應是受當時風氣薰染。晉人書法崇尚氣韻,其楷書寫法與唐人楷書不同,稍帶一點輕快的筆意;唐人楷書寫得比較規矩、講究法度,點畫十分的謹嚴。
簡文帝所留下的這件〈慶賜帖〉書法作品,字寫得極好,輕快而能謹嚴。楷書是最難寫好的書體,一般習書者若偏重嚴謹的法度,字體易寫得呆板;若過於輕快,則猶如經生寫經,字體雖然流美但欠嚴謹。明代書法家莫雲卿於《評書》言:「真書(即楷書)之難,古今所歎,書法不由晉人,終成下品」,說得貼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