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日前在立法院進行業務報告時表示,近年來,故宮因觀光客人數暴增,導致人事、水電和設備等營運成本大幅上揚,開放時間延長,因此為了反映成本決定調漲門票價格。普通票從一百六十元提高到二百五十元。
這種以價制量、維護展覽場所參觀環境品質的經營策略,對許多消費能力強、一心想參觀故宮博物院的大陸觀光客來說,根本不會有太大影響,但在近年來台灣多數民眾實質收入縮水、趕不上物價消費指數的情況下,卻可能變相剝奪許多本地中下階層民眾親近精緻藝術創作寶藏和先民文化遺產的意願與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本地民眾參觀人數從前年的一百六十四萬多人次,去年呈現減少,陸客卻從一百四十多萬人次暴增至兩百多萬人次。
為了陸客團,故宮大幅調漲門票,國人和非大陸團的外國賓客成為「苦主」不說,更與近年來先進國家或我國文化政策大方向背道而馳。所謂文化公民權,主張讓全民不分貧富或畛域,都有平等機會親近文化藝術展演創作,故宮這種向錢看的文化政策作為和決策思維,令人搖頭。
當代國家文化政策,實務上要兼顧美學藝術、滿足公眾社會心理價值、政治社會整合(營造共同歷史記憶)與商業經濟(扶助文創周邊產業)等面向。博物館經營本質上更屬於非營利事業,收藏之先民藝術創作等實體文化資產,更屬公共財範疇。
博物館在文化政策中更扮演典藏、學術研究、展示與社教推廣等四大功能,其館藏既屬公共財,所創造之財富應歸社會公眾共享。
故宮博物院之經常門支出,含人事、水電費、館藏之保管修繕等項目支出,有中央政府編列年度預算挹注,近年來又拜開放陸客之賜,員工去年每人還能發放數千元禮券分紅,對於過去曾審過故宮博物院預算書的筆者來說,實在看不出故宮博物院門票漲價舉動的論據其正當性何在?
誠盼自詡為「世界五大博物館」的故宮,不要忘了自己肩負的文化與歷史傳承社會公益責任。
雖然周一至周四下午四時至六時半,可憑學生證免費入場;周五及及周六從下午六時半至九時,可憑身分證入場,但這些星光免費專案因參觀時間太晚 ,對許多外地的學生非常不方便。
大英博物館可以全部免費參觀,縱使在英國經濟不景氣,國庫債台高築,依舊不改這一行之有年的做法,為何奉行我國反其道而行?
亨樹(台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