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韋諒(右)從小罹患「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導致行動不便,但他從不自暴自棄,仍積極參與各項活動。圖/黃碧居提供
【本報台北訊】台北市古亭國中吳韋諒,從小罹患「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導致行動不便,但他從不自暴自棄,反而更積極參與各項活動,他說「我想當醫生,治好像我一樣的小朋友」,今年透過「身心障礙學生十二年就學安置高中高職」管道,順利錄取建國中學。
台北市教育局表示,北市各高中高職今年提供安置名額採外加,以平均分散各校為原則,身心障礙學生十二年就學安置高中高職升學管道是希望在全國基測報名前,完成安置作業,減少身障生參加升學考試的焦慮。
十二年就學安置高中高職安置管道分七類組,包括「視覺障礙組」、「聽覺(語)障礙組」、「肢障腦麻病弱組」、「情緒行為障礙組」、「學習障礙組」、「自閉症組」及「其他障礙組」。
一○二學年共有七百八十五名國中應屆畢業身心障礙學生報名,安置七百零六名學生,公立高中職安置三百八十四名、私立高中職安置三百二十二名。教育局提醒獲安置學生,應於十九日至安置學校報到。
獲得安置於建國中學的吳韋諒,一歲半時,因走路不穩,家人帶他至台大醫院檢查,才知患「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吳韋諒的母親黃碧居為了照顧孩子,放棄工作接送孩子上下學,每天陪伴他復健,鍛鍊手臂、腳力、肺活量。
吳韋諒表示,第一志願就是建國中學,未來想考台大醫科,成為相關領域的醫生,醫治跟自己同樣病症的孩童,「我要證明,身心障礙生只要努力讀書,也能考上第一志願」。
「生命短暫,更應享受當下」,吳韋諒表示,自己從不錯過班上的活動,像攀岩、騎腳踏車等,他都勇於嘗試,「人生決不能白白活過」。
古亭國中校長劉增銘表示,吳韋諒在校內為前五名的學生,校排名為前百分之一,即使沒有透過身心障礙入學管道,也能於免試入學管道中進入建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