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是這世界上最美妙的詞彙。翻開詞典,青春有六重意思:
一是指春天;二是指青年時代;三是指年齡、年歲;四是比喻美好的時光;五是酒名;六是指年輕時代。
第一重意思無疑是其本意,筆者恍惚間想到青春為什麼是青色的,而不是其它什麼顏色呢?比如紅色,我們不是常說火紅的青春,叫「紅春」似乎也沒什麼嘛!
讓我們看看古人是如何說的。最早出現青春這個字眼的是《楚辭‧大招》,其中有詩句云:「青春受謝,白日昭只」,東漢的王逸為之做注解:「青,東方春位,其色青也。」
這是什麼意思呢?春天不僅跟青色有關,跟東方也扯上了關係,真是很玄妙啊!
原來,中國古人很早就觀察宇宙,為了區別滿天繁星,他們找出四面共二十八組星,稱為二十八宿。
東方的七宿,古人覺得它像龍形,按五行學說的說法,東方屬木,與之匹配的顏色是青色,這也很好理解,樹木當然是青綠色的,所以這七宿稱為「青龍」。以此類推,南方七宿稱「朱雀」,屬火,色紅;西方七宿稱「白虎」,屬金,色白;北方七宿稱「玄武」,屬水,色黑。
二十八宿跟季節也有關係,青龍會在春天出現;朱雀、白虎和玄武則在夏天、秋天和冬天出現。於是春天也屬木,色青,青春就很自然成了春天的代名詞。比如,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詩云:「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與之相映成趣,夏天號「炎夏」,秋天號「金秋」,冬天號「寒冬」。
再說句題外話,或許有讀者也覺察到了,季節、方向都是四個,五行卻是五個,多出的那個土沒有匹配啊?
方向除東、西、南、北,還有中,古人為使季節與五行匹配,將農曆六月從夏季裡摘出來,單獨稱為「長夏」,又名「季夏」,按陽曆大致是七月七日到八月六日。這樣,長夏與五方裡的中、五行裡的土就匹配起來,其色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