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真奇妙 替太空人 設計住處

楊祖愛 |2013.03.15
1549觀看次
字級

文/楊祖愛(美國太空總署太空工程師、國際太空站機器人CCM計畫經理)
你覺得設計一架長期飛行的太空站,有什麼須要特別注意的地方嗎?

首先要考慮的是兩者在功能上的不同之處,了解它們使用目的後,再來作設計構想就比較容易理出頭緒來。太空站與太空船主要不同之處是:太空船只是短期的飛行工具,飛上天去,有的可載人也可由太空人來操縱;有的是自動飛行,不載人只載貨,也不須要人來操縱飛行。而太空站體積比較大,在軌道運行時間長,有人居住在上面作實驗。

太空站因為需要長時間在太空軌道上,所以艙外必須有太陽能電池板以供應站內電能,提供太空人在站內生活和工作必須的電力,也必須有對接口可以讓來訪太空船對接停泊。至於艙內,因為它要做多種不同性質實驗,所以要有適當放置實驗儀器和作實驗的地方。然而,這些還不夠,不要忘了太空站是要住人的,所以居住空間的安排也是考慮重點之一。

為太空居住環境鋪路

在1960年代,美國和蘇聯開始分別各自設計太空站的時候,太陽能電池板和對接口的設計概念都已經有了,那時蘇聯的聯盟九號太空船已經有了在太空連續運行18天的紀錄,美國的雙子星七號也能連續飛行14天,但是生物學者對於人類能在太空無重力環境下飛行居住多久,仍是一大待解謎題。美國在1965年12月升空的雙子星七號的任務之一,就是測試生物長期在太空飛行的生理與心理反應,包括對食物營養的吸收,和輕型太空衣的效用,這些測試目標,在這次飛行中獲得了一些初步資料,替人類適應太空長期居住環境鋪了路。

要知道太空站是要在太空運行好幾年的,每次太空人上去輪班,以當時1960年代太空船的設計成熟程度來說,最理想的預定計畫是每班三位太空人,每輪值八個星期換一班,但在一些不可預料的情況下,也有可能停留幾百天的,所以美國太空總署的工程師們,在設計天空實驗室(SkyLab)這座太空站的時候,對於太空站上的居住構想,預留了遠遠超過八周的可能性,而且參考了雙子星七號記錄下來的經驗。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要在上面住這麼久,首先要考慮的大前題是如何讓太空人住起來舒適,美國太空實驗室雖然比蘇聯禮炮太空站大了近一倍,但是畢竟空間有限,而且不能像住在地球那樣,隨時停下來,打開門出去走走透透氣。三位太空人,朝夕侷促在密閉狹小的活動空間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設計目標不僅要有效利用空間,還要盡量營造愉快輕鬆的氣氛,設計周詳之至,甚至連室內牆壁的顏色都有考究的,選擇柔和安詳的顏色。

設計工程師為了體驗在密閉的小空間內生活的實際情況,還特別前往美國海軍富蘭克林級原子潛水艇,在上面與水手同住了四個星期,親身體驗潛水艇內狹小不見天日的空間內,六個人長期共擠一室的感受,以吸取最佳靈感。

太空人住的地方,在太空艙的後一半,前半是各種機件設備,雜音很大。天空實驗室,在居住的空間裡,特別安排了一個育樂室,和睡覺的地方分開。育樂室是休閒的地方,可以在裡面用餐、看書、聽音樂、和運動,太空人可選擇他們愛看的書和愛聽的音樂帶上太空站,讓太空生活也能不乏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