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明帝司馬紹(西元二九九~三二五年),字道畿,東晉第二代皇帝,晉元帝司馬睿的長子,在位雖不足三年,但期間平定了「王敦之亂」,使晉室得以鞏固。
他被史書稱為聰明絕頂的皇帝,智勇雙全,能文能武,是一位難得的明君,但英年早逝,在世僅二十七歲。
《世說新語》記載司馬紹有夙慧。
三歲那年,有一次他正在父親晉元帝議事的地方遊戲,恰好有使者從長安來,使者走了之後,晉元帝有心考司馬紹,問說:「你認為長安離我們遠呢?還是太陽離我們遠?」
司馬紹回答:「我看見有人從長安來,卻不曾看到有人從太陽來,當然是長安近,太陽遠。」
次日,晉元帝設午宴會群臣時,又向司馬紹問道:「你再想想,是太陽離皇宮近呢,還是長安離皇宮近?」
司馬紹回覆:「我們抬頭就可以看見太陽,卻看不到長安,當然是太陽離我們近。」
其父司馬睿心裡明白,同一件事有兩個不同的答案,但都各有理據,司馬紹果然機敏聰慧。
他在藝術表現上,亦被歷史紀錄。南朝著名的書法家王僧虔於《論書》曾評論:「自過江東,右軍之前,惟廙為最(指書法);畫為晉明帝師。」
這段話正記錄晉明帝善於繪畫,只可惜其畫未被流傳下來;但是,晉明帝的書跡被留存著。他寫的〈墓次帖〉被收錄於《北宋‧淳化閣帖》(如圖所示),釋文:「伏想墓次,安隱守視,文武平安。」書體疏朗,頗有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