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署立雙和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胡朝榮醫師指出,中風患者除了有臉部歪斜、單側手腳無力等問題,還可能造成失智,家屬照顧患者時,要注意他是否有記憶減退,或應付日常生活功能變差等現象,早期發現及時治療,能避免病症惡化。
八十歲林先生年前發生中風,造成一手一腳無力。癒後雖然行動恢復,但反應變慢、記憶力差、很多以前會做的事現在都不會。經精密核磁共振儀器檢查,發現他出院後又發生多次小中風,所以出現失智情形,治療後症狀獲改善。
胡朝榮表示,這種失智症稱作血管性失智症,它是一次或多次中風後,腦部某些區塊功能喪失,造成智力退化的腦血管病變,盛行率約占老年人口百分之二到三。
他進一步指出,中風位置若在控制身體運動的部位,可能造成半身不遂,若在掌管思考的額葉、與掌管記憶相關的顳葉、視丘等,或者連結各腦區的腦白質,智力就會受影響。
血管性失智症的表現,與一般退化性失智症略有不同,它所造成的失智情況不是逐漸嚴重,而是以階梯方式惡化。胡朝榮表示,治療血管性失智症的方法和治療腦血管疾病類似,都是以抗血小板劑或抗凝血劑為主,血壓、血糖及心臟病等危險因子的控制也很重要。
他強調,若懷疑家裡的中風病患出現失智情形,應盡快到醫院接受AD-8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評估,爭取早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