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自在又健康】 養生之計在於春

楊乃彥 |2013.03.04
1068觀看次
字級

人體乃大自然所孕育,是大自然之子,也是小宇宙。古人重視「四時養生」,順應春、夏、秋、冬四時季節變化,主張「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鹹」,調攝養護,以期健康長壽。

《黃帝內經》強調「春夏養陽,秋冬養陰」,認為春季應「夜臥早起,廣步於庭,披髮緩形,以使志生」,就是呼應季節的陰陽變化。

春風送暖,草木萌發,萬物復甦、生機盎然。春季陽氣生發,「春夏養陽」宜注重調攝人體陽氣,如同春木的生長、升發;在情志上多舒暢、樂觀,少生氣煩惱,以利肝臟舒暢條達。春季宜護肝健脾,預防肝木過旺克伐脾土;肝火過旺者飲食口味宜「減酸宜甘,以養脾氣」。

春光明媚,風和日麗,適合戶外活動,親近大自然,陶冶性情;歌舞運動,氣血自然運行流暢,生發春陽之氣,愉快喜悅。春天陽光溫和,可適度日曬以增陽氣。

早晨十時前與下午四時後的陽光多遠紅外線、少紫外線,曬在身上緩和而不會曬傷。遠紅外線又稱「生育光線」,可增加身體陽氣,對身體虛寒怕冷的人特別有益。適度日曬可增強生命力、抵抗力、活力及促進心境活潑開朗。

春季養生注重形神合一,兼顧形體與精神協和,動靜適宜,宜形動而心靜。早睡早起,放鬆形體;吐故納新,呼吸新鮮空氣。每日以指或木梳梳頭百餘下,通暢血脈、聰耳明目,可以解「春困」。

清晨或黃昏試著安靜心神,身體放鬆、放空,心無雜念,接收大自然的能量和信息,享受「天人合一」的詳和喜悅。吐氣時輕發「噓」音,有明目養肝之效。

寒冬因飲食過量、運動不足所累積的脂肪和毒素會阻塞體內管路、經絡;春季可增加運動量、飲食清淡,以減少身體的贅肉和毒素;加速代謝率、啟動自癒能力。

病患也可藉大自然欣欣向榮的力量,重拾健康。對自己的身體和健康都要有堅定信心,以歡喜心迎接新的一年;告別憂愁、恐懼、煩腦等負面能量,為自己、家人和國家許個美好願景。

舒適的早春,仍然多風雨、寒濕;晝夜溫差大,天氣多變,注意保暖,預防感冒。辛能散風、甘能健脾;飲食以微辛微酸微甘、清淡為宜;以當令、在地、自然、完整的食物為一年的健康打好基礎。

(作者為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營養學博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