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低碳生活節陸續來到。愛地球,太大,太遠,或太無感?受到歐債等外在環境影響,太陽能產業走過艱辛的二○一二年,價格慘摔,上市櫃業者全面虧損。
不過,歷經如此慘澹的一年,全球的太陽能市場需求還是持續成長,展望金蛇年,雖沒有立即的艷陽高照,但上游原料多晶矽若價格穩定,供應鏈跌價隱憂變小,需求仍可望提升,今年相對樂觀。根據研究機構集邦統計,去年台灣太陽能電池業出貨共約五五○○MW(百萬瓦),創下新高,五年成長幅度達百分之四十三,已營收七千億,顯示節能減碳優質生活不是夢,可許子孫一個綠能未來。
事實上,台灣地方建設在綠能低碳也努力耕耘,佳作頻頻。三峽北大特區矗立著遠雄、中環集團的富陽光電與台北縣政府合作打造的「全台首座薄膜太陽能智慧公車亭」,花博「綠建築」運用太陽能發電板節省電力達到環保效果,早已遠近馳名,新竹縣第一座利用太陽能的馥邑雙星大樓,以薄膜太陽板能做屋頂,新潮搶眼,台科大與內政部建研所共同打造MEGA House(開放式建築示範屋)引進了三合一太陽能板進行發電,高雄縣路竹鄉竹滬村「高聚光太陽能發電路竹」,共有一百四十一座高聚光太陽面板在藍天下矗立,壯觀的為環保代言。
各式各樣綠能推廣活動也持續進行。「從IT到ET論壇」即將在基隆及亞洲大學登場外,台南市三月底將在八十六戶的天賜良園社區為全台第一座社區陽光屋頂舉辦揭幕式,這是台灣太陽能發展的重要里程碑,由政府補助、民間綠源科技出資二十四萬,還有台電保證收購電力二十年,也就是說,社區無需付費,卻可利用太陽賺到大錢,坐享其成。
推動「陽光電城」經驗豐富的徐意珠說,台灣位處亞熱帶,日照充足,太陽能資源豐富,但因為屬海島型國家,工業生產與經濟活動密集活絡,能源消耗量龐大,導致百分之九十八以上能源需靠進口,能源消耗密度排名第一,是美國的十倍、日本的近兩倍、德國的近三倍。
如今德國設置太陽能已到一定程度及減緩補貼政策,供需不平衡導致太陽光電設置費大幅降低之際,亞洲地區如何看待?台灣綠產業推動聯盟說,日本311大地震大海嘯淹沒了福島核能發電廠,受到破壞使得放射性物質外洩,將核能廠關閉或檢修,導致電力嚴重不足,創能、儲能、節能各種措施紛紛出籠來填補電力不足,另一方面也禁止使用白熱光源,大量使用LED燈泡及太陽光電來替代。
反觀台灣太陽光電發展,台經院顧問陳耀聰指出,由廠商帶頭領軍生產來提供歐美各國所需,政府目前補助一半費用來建置公家示範點。二○○九年,再生能源發展條例通過無益是一道分水嶺,由高費率收購積極推出「陽光屋頂百萬座」計畫,簡化整體設置流程後,提高參與意願,預定到二○三○年,台灣太陽光電發電設置容量目標可達三一○○MW。
陳耀聰指出,目前「綠色能源產業旭升方案」已積極推展太陽光電、LED 光電照明、風力發電、生質燃料、氫能與燃料電池、能源資通訊、電動車輛等七項綠色能源產業,日本311大地震為台灣帶來新啟示,使得核能發電作為目前節能減碳唯一最佳工具的觀念已大為改觀,太陽能光電脫穎而出,被視為取代核能的利器。
時代運轉,新能源發展日新月異,光電無異是節能減碳當前重要課題。陳耀聰說,藉由雲端及物聯網技術有效進行跨業整合,創造更多經濟價值,如此才能提升台灣能源競爭力,和國際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