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好聲音-- 聽過就能彈 許哲誠指尖說故事

阮愛惠 |2013.02.28
3171觀看次
字級

【記者阮愛惠專題報導】二○一○年時,台灣的舞台劇出現了史上第一位全盲男主角。表演工作坊的另類音樂劇─「談琴說愛」,由全盲天才演奏家許哲誠和他的美國老師范德騰擔綱,一連演出了四十多場,足跡踏遍台灣北、中、南以及大陸六大城市等,每一場都令觀眾又笑又哭、拍案叫絕!

 

二十六歲的許哲誠在舞台上其實演的就是他自己,隨著他和范德騰脫口秀的進行,他既說得一口好音樂,又彈得一手好鋼琴,把音樂和戲劇作巧妙的連結,呈現獨樹一幟的舞台劇新風貌。

 

許哲誠出生三週之後就全盲,幼年時期由阿公和阿媽帶大的他,耳熟能詳的就是阿公唱的台語老歌。四、五歲時,阿公還教他背台語三字經,當時雖不解其義,但那如歌謠般的音韻,他聽過之後就記住了,家人於是知道這個看不見的孩子聽力超強,後來更證明他是絕對音感,六歲起,父母就讓哲誠開始學鋼琴。

許哲誠學琴主要靠聽力,一首曲子,反覆聽個半小時左右,他就能用鋼琴彈出來。但因不看譜,他的古典基礎較弱,所以九歲那年,他參加「金車鋼琴比賽」時,只能以流行歌「酒矸淌賣嘸」參賽,結果竟得到第三名,大大地開啟了他對鋼琴的興趣和信心。

十二歲以後,許哲誠的彈琴功力突飛猛進。天份之外,也因范德騰老師的善於指導。「老師總是說,不必按照他講的去作,可以自己想想看,這一小節,還有沒有其他詮釋的方式和表現的效果?不論如何詮釋,老師一開始都說,嗯,不錯,很好。」從那時起,許哲誠開始每天練琴超過四小時。

之後連續多年,許哲誠得到很多項音樂比賽的首獎;十四歲那年,許哲誠的音樂視野開始邁向國際,他以台灣民謠〈天黑黑〉,拿下美國華府甘乃迪藝術中心舉辦的「國際身心障礙青年音樂家」鋼琴比首獎;同年十一月,和同樣是生來全盲的十四歲日本男孩Nobuyuki Tsujii 同台演出,更是佳評不斷。

                       

十五歲那年,許哲誠受邀至北京與大陸鋼琴大師劉詩昆以雙鋼琴合作演奏;隔年,參加「行天宮菁音獎」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優勝,因此獲得俄籍鋼琴大師 Rudolf Kehrer的指導。大師深受他的琴聲感動,除主動追加課程,還推薦他進入奧地利史泰利亞邦立音樂學院深造。

兩年後,許哲誠更在激烈競爭下,考上奧地利格拉茲國立音樂與表演大學獲匈牙利教授 VLA.Bodoky- Krause 指導。教授認為他的演奏擁有高水準的技巧和全神灌注的能力,能夠帶給觀眾特殊的感動。十八到二十歲之間,許哲誠在歐洲及日本都有表現,也在維也納接受了著名教授 Prof, Flores 指導。這五年間,是許哲誠學習和表現最豐盈的時期。

然而如此國際歷練的他,卻在二十一歲這年回到台灣領取台北市街頭藝人證照。他的想法是:為了要嘗試舞台以外的音樂生涯,體會古典音樂不只屬於舞台,也可被一般社會大眾所接納。

這種「跨界」的思維一旦萌發,就產生了無限可能性。當許哲誠和啟蒙恩師范德騰兩人在彈琴之餘天馬行空地閒談時,有一天,同樣喜愛相聲的他倆,開始想著:能不能把相聲和音樂作一個結合?「一個美國人加一個盲人能演什麼?只有演自己的故事。」許哲誠和范德騰與導演丁乃箏三人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寫出劇本,不全然是音樂劇或相聲的型式,「我們希望可以搞笑,讓音樂課更有趣。」丁乃箏導演感動於他倆的創意和努力,經歷過十倍於一般演員的努力排練,終於誕生了「談琴說愛」舞台劇。

兩年多來,許哲誠為戲「談」個沒完、「彈」個不休,「演這部戲,是我人生中最快樂、收獲最多的一件事!」他說。但誰知道呢,愛「玩聲音」的他,下次會玩出什麼新花樣都說不定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