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萬事--認識自己

星雲大師 |2006.11.07
1202觀看次
字級

各位讀者,大家吉祥!

語云:「相識滿天下,知心有幾人?」經典也說:「認識諸世間,不能認識自己。」世間上凡事都講究「認識」,認識的人多、事多、物多;認識的因緣關係愈多,對自己會愈方便。但是真正說來,所謂「認識」,最重要的還是「認識自己」,與自己有關的認識愈多愈好。到底人要認識自己的什麼呢?列舉六點如下:

一、認識自己的環境:人打從出生,有的人生在富貴之家,生活優渥;有的人出生在窮鄉僻壤,生活條件其差無比。先天的環境不同,所享受的因緣條件不同,自然影響發展。就如佛教也說「佛法難聞,國中難生」,意思是生長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不容易。但是儘管先天的條件不同,有的人向環境低頭,有的人向環境挑戰,例如匡衡「鑿壁偷光」、孫敬「懸樑讀書」、蘇秦「發奮刺骨」、王冕「放牛畫荷」,乃至韓國圓測大師偷聽玄奘大師講經等,他們都是認識自己雖然沒有好的環境,但自己的力量可以改變環境,因此不向環境屈服。

二、認識自己的能力:人出生到世間,不是人人都能做孔子,也不是人人都能當佛陀,雖然佛教講每個人都有成佛的性能,但是「理上佛性平等,事上因果差別」,本性雖然相同,各人的能力有別。有的人長於智慧,有的人長於慈悲,有的人長於道德,有的人長於精神力;能認識自己的能力,就自己的專長善加運用、發揮,必有傑出的成就。

三、認識自己的學識:世間上的人,聰明才智,賢愚不等,學識多少不能冒充。道德半斤可以充十兩,學問十兩就是十兩。有的人不務實,不能認識自己,一再強求,想要讀書求得高深學問。但是死讀書、讀死書,求得再多的學問也沒有用。學問之道要能活用,能把自己所學到的,本分運用,不要為虛名所誤。學問尤其要憑真功夫,要講究學力,而不是迷信學歷。一生沒有進過學校的孔子、耶穌、釋迦牟尼佛,乃至近代的王雲五,都是自學有成,你能說他們沒有學問嗎?   

四、認識自己的因緣:我們見到人家成功,看到別人創業有成,都會心生羡慕,其實最重要的,要看到自己的因緣。沒有因緣不能成事,別人的成就是因緣而來,自己的因緣在那裡呢?要認識清楚,緣聚則成,只要有因緣,則無事不成。

五、認識自己的家世:人的前途,靠好的家世成就,當然有很大的助益。但家世也不是決定人之一生的唯一因素,例如朱洪武曾經窮得三餐不繼,但靠著自己的奮鬥,最後也能當上皇帝;董永「賣身葬父」之人,靠著自己的勤勞本分,也能感動仙女成婚。家世不好,只要自己有條件,也可能改變一切,所以不要常常怨嘆父母、親人,更不要妄自菲薄,自己的未來如何,還是要靠自己努力。     

六、認識自己的志趣:認識自己最重要的,還是要明白自己擁有多少,能發揮多少?尤其就著自己的志趣加以發揮,例如喜愛興辦教育、喜歡寫作,或是經商、務農、軍警等;任何一種事業,只要自己有志趣,就能甘心情願,做得心安理得,而且持之以恒。

像我一生的志趣,就是出家為僧,因此在信仰的天地裡,能夠找到自己,也找到未來,雖已耄耋之齡,從來不曾後悔,總覺得不虛此生。

因此,做人,認識世界是必要的;認識自己,更為重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