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六十七歲蔡女士在三軍總醫院松山分院當義工,最近幾年來大便顏色偏暗紅,但她一直以為是痔瘡發作,沒多理會。後來接受糞便潛血檢查呈陽性反應,進一步經大腸鏡及切片檢查證實為大腸癌第三期。
抗癌一年多的蔡姓病患,歷經化療、電療及開刀做人工造口等一連串治療,一番身心煎熬,目前每三周須住院做化療,並定期回診以追蹤治療成效。
昨天她出席台北市衛生局記者會指出,家族成員並無大腸癌病史,自己也生活規律、常吃蔬菜水果,被確診為大腸癌時,整個人幾乎崩潰,難以接受罹癌事實。她建議大家除了平時要注意飲食、運動,定期做健康檢查很重要。
據衛生署最新資料統計,大腸癌為國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且呈現每年快速增加趨勢,又居所有癌症死亡率第三位。松山區健康服務中心周真貞主任表示,大腸癌是目前少數可經由篩檢及早發現的癌症,且愈早發現治癒率愈高。歐美國家研究顯示,實施每年糞便潛血檢查可以降低三成的大腸癌死亡率。
台北市提供五十至六十九歲民眾兩年免費一次「大腸癌─糞便潛血檢查」,只需使用一支小小的採便管,採集少許糞便,即可利用定量免疫法(iFOBT)檢驗糞便中是否有微量血液反應,是目前大腸癌篩檢最佳方式。民眾可持健保卡至北市健保特約醫療院所接受檢查,或洽詢北市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