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以及現代日本文化過程中,「小眾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也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例如根生於全國各地的民謠、舞蹈民間小團體,各色各樣的傳統詩(俳句、川柳、和歌……等)《同仁(同好)雜誌》,在在都發揮了不可抹滅的貢獻。
在如此風氣之下,儘管電子書、網路系統風起雲湧,但日本依然有不少「小眾」繼續從事迷你書「豆本」、藏書票、毛邊書……的製作、蒐集和保存。
繼書籍愛好者雜誌《紙魚之手帳》(「手帳」即「筆記簿」)發行了三十六期之後,同類雜誌《本之手帳》(「本」乃是「書籍」)又於前不久創刊問世。
新問世的《本之手帳》的合作者大貫伸樹、田中Shiori兩人其實是《紙魚之手帳》的長期投稿者;基於對書籍的共同喜好,策劃了更接近兩人理想的這一本「小眾」寶書雜誌。
在〈創刊詞〉之中,大貫伸樹說明這一本雜誌討論和關心的領域除了紙張、裝釘 、印刷、出版、行銷以外,更擴充到插圖,以及書盒、書腰紙、包裝紙、版權印、藏書票、書簽、書店包裝紙、篆刻、椽皮擦版畫……等,可謂無所不包。
創刊號推出了藏書票專輯,刊登了「藏書票同好會」成員二十一人的作品,男女老幼咸集,有高中生,也有年長者,真是多采多姿。藏書票自歐洲被引介入日本以後,也逐漸綻奇葩,產生了像武井武雄這樣的重要人物。
這一期《本之手帳》更策劃了不少篇幅教導大家如何製作藏書票,從材料、工具到製作方法,鉅細靡遺。更有趣的運用小學生的橡皮擦來製作藏書票,簡單又饒趣味,任何人都值得一試。在書中也有詳細介紹。
創刊號也介紹了日本北海道苫小牧市沼端小學推動藏書票文化的實際情況。這一所小學的小學生,升上了五年級就開始學習製作藏書票,多年來已成為一傳統。每一年也遴選優秀作品加以獎勵,並佈置在校園、教室裡。
這一期刊物也介紹了東京市內(杉並區高圓寺)一家具有特色的書店酖酖茶房、高圓寺書林。店裡陳列的大多文學書,又闢飲茶區,可以邊喝茶、邊書看,逍遙自在。每個月第二個星期六固定舉辦「舊書、CD展售」、第三個星期六是「玩具與咖啡」主題活動、第四個星期六推出「手工精品展售」。在繁忙的都會生活中,這一家特色書店必定可以提供一些的調劑。
總之,小眾文化的影響力也許有限。然而,透過這些少數文化愛好者,孜孜不矻的傳遞文化香火,文化傳承生生不息,必定有其意義和價值。在現實社會生活中,因為有了小眾文化,也營造了文化馨香,這是絕對肯定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