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記者李祖翔
莊琇吟表示,中心開的課程很多元,主要來自會員的想法!「每年我們都會讓會員自己決定想上什麼課,過去有織毛線、打中國結、園藝、戲劇、皮雕製作和唱歌,今年他們想游泳和彈奏烏克麗麗。」戲劇是表達看不見後的情緒,或用肢體模仿特殊器具的形狀,達到心情放鬆的作用,皮雕是老師剪好形狀,由會員打印、染色,也學習怎麼將墜子鍍金,游泳則是義工一對一協助。
中心還提供心理諮商,讓失明後生活不適應的苦、和家人可能有的衝突、不耐煩等情緒一一化解,「團體課程最大的好處,就在擁有一起同樂的氣氛吧!」歌唱是所有會員的最愛,每年成果展,他們會被邀請到失智老人日間照顧中心作表演,很受長輩歡迎。
心打開了,生活就更豐富。現在會員之間會互報好康,一起參加新課程,最近會員長林金能的正向回饋就讓社工震驚。
六十歲的林金能,視力退化後,勉強還能看股票上的光影,從前只在家看股票,今年初完成職訓等課程,剛到年貨大街替人按摩,賺了一些錢後,馬上就買點心回中心探望早療班的小朋友,甚至出錢請社工幫小朋友買衣服。社工告訴他,不需要這樣回饋,但他希望給辛苦照顧視障小朋友的家長多些溫暖。對於有些會員只參加休閒活動,卻對重返職場怯步,林金能也鼓勵他們參加按摩職訓。莊琇吟說,視障謀職難度高,林金能的鼓勵難能可貴。
走出去,可以發現生命中的更多可能,不只視障朋友要勇於出走,親友更要相信他們能獨立,當他們發現自己能夠不依靠人而生活時,就能發自內心感到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