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記者李祖翔
要了解視障者,得先知道他們失明後要如何重回生活跑道?在許多社福團體提供的服務中,最主要的就是生活重建與休閒安排,而這兩者究竟能幫助視障者恢復到什麼地步?愛明發展中心社工莊琇吟說:「能夠恢復到失明前的獨立能力!」成效非常驚人。
因病或意外而中途失明的朋友,視覺出現阻礙後,必須先學習定向行動,學會出門後「回得了家」,以及使用白手杖。
白手杖的用途比一般人想像得多,「能幫助分辨階梯位置;藉由敲打,知道地面有障礙物;上面有反光條,協助夜間安全;底部有特殊材質,可知水泥、柏油路或磁磚的差異,讓使用者明白順利抵達某路口;手杖的長度是測量下一步的安全距離。視障者還可用觸覺,包括手和腳的觸摸去行進,但為了美觀與平易近人,白手杖可以比較優雅,安心走路,而且象徵需要人幫忙的身分。」
當生活與職業訓練上軌道後,中心發現,若不時常走出家門、參與社會活動,視障者不僅機能容易退化,還會成天往壞的方面想,難過自己怎麼那麼倒楣,整天等著看電視或與家人互動,生命被大量的「等待」給浪費掉。相反的,參與活動就會認識新朋友、想學習更多技能,想法也比較正面,因此中心提供各種休閒課程,完全免費,只求會員每年至少參與兩項活動,以此鼓勵社會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