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舊內閣將於十八日交接,立法院也定在二十六日開議。由於最近各方反核聲浪四起,執政黨高層預計「核四議題」將是立院朝野攻防重點,新閣揆江宜樺能否順利站上備詢台,已是關鍵議題,府院黨提早作業,整合黨內步調,二十五日馬總統將與江宜樺在黨政協調會上,會對核四攻防做出重大宣示。
政院官員指出,不論在野黨是否會有激烈反核動作,由於馬總統早已定調「有核安才有核四」,府院黨也已研擬好對策。
經濟部也邀立法院長王金平率朝野立委及媒體參觀核四,預料這將是經濟部長張家祝上任後的工作重點。
反核源自於對核電廠安全的顧慮,國內外都有,漸漸延伸為環保議題,成了社會運動的主軸,近年來更成為政治操作的利器,凡是想爭取政治主導權的黨派,舉起反核大旗,勢必「名正言順」,附和者如影隨行,有些人盲目跟從,到最後根本不知為何反核,只是為反對而反對,成了政治棋子。
要不要核電,其實是兩難的選擇,反對的理由離不開安全與環保,政府則強調,核電如果好好把關,安全應無問題,核能發電也比火力發電環保,比水力發電可靠,最大賣點是成本低廉。缺少核能發電,電價勢必高漲,環境汙染也更嚴重。
反核者往往舉蘇聯車諾比核電廠爆炸、日本福島核電廠毒氣外洩,引發的安全問題,作為反核圖騰,但政府強調時空不同,設計不同,只要嚴管嚴控,運作正常,意外沒有想像那麼容易發生。
更重要的問題是核一、核二、核三都漸老舊,核四一波三折,花納稅人那麼多血錢才快完成,一旦廢核,將何去何從,難對國民交代。
不怕一萬,只怕萬一,核電廠一旦發生意外,確實是政府與民間不可負荷的重,因此安全是首要考量,沒有安全,一切都免談。
目前社會充斥反核氛圍,「各有盤算」,標榜「為下一代安全」的媽媽反核團體較具說服力,也獲得較強的共鳴,政府勢必要給個強烈的保證,才能讓國民釋懷,安全仍是反核的王道,也是核電存廢的關鍵。
無論擁核反核,不妨換個心態,不要把核能存廢視為攻防輸贏標的,共同找出兩全其美之道,讓核電走得平順安全,才是全民之福。
喜壯(文字工作者/台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