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閣又改組,這是馬總統四年半以來的第四位閣揆,更迭頻率之高,成了話題。
民政黨執政八年,閣揆更換頻仍,當時就受批評,有心人士擔心「位子未坐熱」就更動,怎可能揣出好政績,遑論「福民利國」,更不要說「太平盛世」,當時把「換閣揆像換日曆」,歸咎「民進黨找不到人才」。
百年老店國民黨再度執政,同樣換閣揆像換手機,還沒等新機上市就丟,iPhone、ipad換不停,讓人興嘆。
有人說,社會變遷,「喜新厭舊」成了常態。景氣不振,望治心切成共識,閣揆「短命」可以理解。問題是內閣是團隊,成員需磨合。龍頭轉向,龍尾勢必跟著搖擺,顛顛簸簸,磨合不順,團隊運作勢必脫軌。
闊揆陳在記者會說:「這個位子不是職業,是志業。」善哉斯言!但為何這麼神聖的志業,當前人才不願為國效力?為何有人視從政為畏途?官僚氣息、政黨惡鬥、民代囂張,修理閣員為樂,都是答案。
知人善任,唯才是用,是執政不二法門。找對的人,放對的位子,做對的事,國家一定勇往直前,施政順順暢暢,人民相挺,上下團結。相反用人以黨派、私利、人情、裙帶為考量,瞻前顧後,後果可想而知。
找一位「不怕熱的人進廚房」,才能煮一桌色香味俱全、營養又好吃的美食饗國人,「近親繁殖」會生出「低能兒」,暮氣沉沉,步履蹣跚,國家、國民都受拖累。
政策制訂要規畫、醞釀、集思廣義,需要時間,「五日京兆」如何提出周延的政策?換閣揆像換鞋子,還未適足就換新,走起路來搖搖擺罷,國家也危危顛顛。
假如「短命閣揆成了常態」,政府怎會有平坦之路,國家怎能有暢旺之途,人民怎能有幸福可言。
莆田客(台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