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頭中小學教職員歡喜與大師合影。圖/人間社記者陳昱臻
【人間社記者陳昱臻大樹報導】「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有志一同,感動、感念及感謝。」近九十名佛光山均頭國民中小學教職員,昨天展開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及南華大學參學之旅。均頭創辦人星雲大師昨天在佛光山與眾接心、暢談教育。大師感謝他們在均頭中小學的付出與奉獻,並表示,將來均頭若要開辦高中部,或是國中部增班、往下增收低年級及幼稚園,將全力支持。
大師說,人的本性、佛性是平等的,但天生的素質不一定平等。「調御師」是佛陀十個名號之一,意旨佛陀教導弟子會根據不同的根器,給予自覺、告知、方便或不睬他的教育方式,正如同調御師駕馭馬匹,也有會遇到不同素質的馬,上等馬騎就跑、中等馬要叫才跑、下等馬要用打的、劣等馬打了還不跑。大師表示,千里馬常有但伯樂難尋,上等馬需要遇到伯樂。學生若遇到好的老師開導、愛護、鼓勵,並給予他自覺的教育,讓學生不需要外力逼迫,就能自己懂得上進用功、有榮譽心,則是成功的教育。
「體罰是老師的本領不夠,除了打罵之外,其實還有其他方法,要多用柔軟語及方便法門來引導學生。」大師強調,老師教導學生要有分寸,此外,一開始就要先教導規矩,養成孩子愛乾淨、守法、有禮貌的好習慣,有禮貌的孩子所到之處人見人愛,待人尊敬有禮貌必定會成功。
「感謝大師對老師的關心,教職員感動大師對教育熱忱的付出,大家會全心投入教育,盡心盡力帶領好每一個學生。」均頭校長馬惠娣表示,均頭中小學是大師創辦的學校,對於學校特別關心,因此課間會安排學生回佛光山、佛館充電學習。他們沿途也會參訪南華大學,期盼未來均頭發展高中部時,能與南華大學結合資源共享。
「大師的氣度、待人真誠格外攝受人心,親近他很自然就會感受到溫暖與感動。」任教六年的公民老師張金城強調,大師以自身經歷及日常生活的實例來講述,反而能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到很多佛法,受益良多。在均頭服務九年的英文教師林麗淑表示,大師以精湛的演說詮釋教育,尤其是對付上課搗蛋的小孩,不理他反而能讓他理清思緒,進而改進偏差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