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國內精神醫學界指出,老人憂鬱症居各年齡之冠,就診率卻偏低,尤其,老男人最ㄍㄧㄥ,憂鬱症隱形症狀更明顯,提醒家屬在年節前夕,要多留意家中長輩的精神狀況。
八十歲阿玉阿嬤,一兩個月來不斷抱怨全身不舒服,問她哪裡不舒服,她會說頭痛、頭暈、想吐、吃不下東西。經各項檢查,確認阿嬤身體機能正常。但護理師在訪談過程中,曾聽到阿嬤說:「反正現在也只剩下我一個人,我乾脆拿神明、祖先牌位去跳海。」才發現阿嬤有輕微憂鬱症。
羅東聖母醫院護理師翁靜宜指出,照護者往往身兼數職,又長期肩負患者的生理與醫療照顧重擔,所產生的身心負荷,若沒有調適好,容易出現疲憊、哭泣等憂鬱情緒。
院長陳永興強調,憂鬱症老年患者外顯的憂鬱情緒不常見,易被家屬誤為是「老化」或「老番癲」。
「疲憊、記性衰退、身體不適」是警訊;重大節日、季節交替之時,是憂鬱症好發的時機。台灣老年精神醫學會常務理事黃宗正指出,台灣的老年憂鬱症盛行率約一成二,保守估計至少有三十一萬名長者,深受憂鬱症困擾。但據羅東聖母醫院統計,近三年老人因憂鬱症就診比例,約只占百分之一點三。
董氏基金會與羅東聖母醫院、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台灣老年精神醫學會,昨建議民眾透過「老人憂鬱照護分級」原則,幫助憂鬱長者選擇適當的照護所,才能真正解決患者問題與家屬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