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流別境書店的書架以板凳為概念設計,創意十足。圖/記者郭士榛
【記者郭士榛專題報導】華山文創園區近年在政府和民間企業維護下,建築形體和結構保有百年歷史樣貌,建物內部都注入了符合現代人生活的創新生命。每隔一段時間,總會在華山文創園區發現新的創意店,為文創產業增添新活力。
去年八月開幕、華山文創園區中三館的「遠流別境libLAB」,是一個結合閱讀、飲食、講堂、沙龍的實驗基地。負責人王沛然指出,「遠流別境」舊址是釀製清酒的工坊,厚實的紅磚牆留住了人文風貌。
在美國學都市規畫的王沛然說,紐約雖是國際城市,有著現代化的新式建物,但也有很多留存歷史記憶的老屋,讓書店、工作坊、服飾店進駐。
她認為城市發展經過長時間累積,許多文化及傳統被形塑及留傳,可能是實質的物體,也可能是風俗習慣、生活方式或集體記憶,例如在老房子中,可感受到歲月留下的痕跡。
不靠爸 女兒自立別境
王沛然從小愛老房子,從紐約大學畢業後,在父親、遠流創辦人暨台灣文創公司董事長王榮文力邀下回台灣,在華山文創園區打造「遠流別境」。
王沛然指出,當初鄭石岩給了「別境」二字,王榮文請教林谷芳,林谷芳當下說:「遠流別境、自有洞天。」王沛然說:「爸爸希望我用自己的能力、興趣去創造『別境』。」
空間設計方面,王沛然想打造優質的景觀環境、明確的空間意象及有系統的空間架構。王榮文邀請建築師劉國滄為「遠流別境」打造空間。
長紙燈 象徵源遠流長
王沛然表示,劉國滄將舊物件營造出新生命,決定露出建築物的水泥牆、磚牆、木頭等原始材料。王沛然說:「劉國滄對建築物裝置和空間藝術的概念,啟發我空間規畫的想法,像是板凳書架、壽司窗屋、紙燈和椅子。」
「遠流別境」是由四個空間連結成的複合式書店,將閱讀、飲食、生活結合,一進門的別境壽司區,利用舊窗框組合成房子模樣,透過窗可看見師傅手藝,營造溫馨的吃飯氣氛。為了符合「遠流」源遠流長的意義,王沛然設計一條白色長型紙燈,由別境壽司區延伸至隔壁別境書城及沙龍區,使複合式店內環境寬敞舒適。
好亮眼 座椅成藝術品
王沛然表示,別境書城最讓人眼睛一亮的是板凳書架,「板凳是台灣人熟悉的生活元素,這個空間邀大家聚會聊天,一起閱讀」。王沛然說,客人最喜愛的是掛在牆上的椅子,那是美國朋友設計、空運來台的六十把椅子,王沛然說:「最開始的想法,是讓朋友帶著椅子、書和餐盒,到華山的任一角落坐下閱讀。」結果設計出的椅子不方便攜帶,反而成了空間設計亮眼的一環。
王沛然表示,遠流出版從紙本、數位跨足空間出版,「遠流別境」以台灣文化為底蘊,發掘在地特色;提倡多樣化的閱讀型態,搭建跨領域的故事平台,分享驚奇與感動。
小檔案 王沛然
王沛然是遠流出版創辦人王榮文的女兒,在美國紐約大學學都市規畫,喜歡老房子,在父親力邀下返台,開辦「遠流別境」,發揮所學。
王沛然曾在同學的工作室任職,「遠流別境」是她第一個擔當重任且可自由發揮的工作。個性冷靜的她,懂得分層負責,現帶領六人工作團隊各司其職,不論書店管理或空間營造,都有專業人士和她一起努力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