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的話】百年佛緣

永光 |2013.01.13
1593觀看次
字級

近來大家搶著讀閱,由大師口述,國史館出版的《百年佛緣》。隨著大師弘法的歷史與足跡,讀著近百年的佛教歷史;也讀著當時的一位小沙彌,從「半碗鹹菜」的發心立願,牽引出人間佛教豎窮三際、橫遍十方的弘法歷程。

一個「緣」字,將大師在僧信之間、文教之間、社緣之間、行佛之間,與各界人士、各國佛法弘化的機緣,彰顯得淋漓盡致。

古云:「丈夫自有沖天志,不向如來行處行。」我常想,一個青年僧來到台灣,從沒有地方落單,在大鐘下忍著寒風大雨過夜;到創辦各種與時俱進的弘法活動,組織青年歌詠隊,被譏諷為佛教的大魔王;再到為了供奉一顆佛牙舍利,花了十三年的時間,從找地到建設、落成,期間遭遇多少困難,而今佛陀紀念館莊嚴度眾,大師只是一句「將光榮歸於佛陀,將成就歸於大眾。」

在眼前風光的背後,大師一輩子的弘法歷程走來顛簸,卻心甘情願,也因而將弘化的因緣激盪得燦爛耀眼。

本課課文中,年輕僧人,初發心懇切,卻少了一分恆久忍耐的智慧,因而不到三個月就半途荒廢。《勸發菩提心》中勉勵修行人:「聞佛道長遠,不生退怯;觀眾生難度,不生厭倦。如登萬仞之山,必窮其頂;如上九層之塔,必造其顛。」如此修行之發心及誓願,始名為「真」。

而諸佛菩薩,不只現世發願,而是「普化群迷入慧海,度諸有情趣覺岸」,生生世世乘願再來,度化娑婆眾生。如觀世音菩薩早在無量劫前成佛,號為「正法明如來」;而文殊菩薩則是過去平等世界的「龍種上尊王佛」,他們都因慈悲與智慧,而長遠發心,遊化諸國土。

佛教有所謂的「七聖財」,即信、精進、戒、聞法、捨、慚愧、定慧等七種聖者的修行要領。從信心入法海,能得身心歡悅;持之以精進不懈、持守戒律、聽聞善法、捨離偏見執著、慚愧增長善法;最後定慧等持,智慧福德雙全圓滿。

佛學院中有一群發心的青年佛子,大家有共同修學人間佛教的熱情,實踐自利利他的菩薩道。為期勉學生們立廣大心、堅固願,每日他們在公欄閱讀大師的法語、弘法行程及《百年佛緣》圖文。希望他們都能效法大師及諸佛菩薩,在精進不懈的弘化中,恆常久遠,串起無數佛緣,化世益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