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課.課文】燒香作炭

星雲大師  |2013.01.13
1323觀看次
字級

佛陀在舍衛國說法的時候,感化了一位青年發心跟隨佛陀出家、修持。五年以後,年輕的比丘得到佛陀的許可,獨自一人離開僧團,遯隱山林,精進修行。

不到三個月的時間,正當大家還在為他祝福的時候,年輕的比丘卻垂頭喪氣,滿面風塵地回來了。

佛陀慈祥的問道:「怎麼這麼快就回來了?」

青年比丘囁嚅地回答說:「佛陀!自從離開您以後,我雖然一直在努力修行,但是至今卻還不能證果。我覺得佛道長遠,自己既然無法達成,不如回家營生,照顧家計,以盡人子之道。」

佛陀聽了,慈祥的垂示:「你既然信奉我的教法而出家,為什麼不讓人敬佩你是一位精進者,反而讓人唾棄你呢?」

這時佛陀為青年比丘說了一則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位青年入海採集沉水香,經過了一年多,終於滿載而歸。他裝滿一車到市場販賣,但是因為沉水香價格昂貴,始終沒有人買。經過好多天,還是賣不出去,青年不免心生疲倦厭煩。

這時看到有人在一旁賣木炭,木炭很快就銷售一空,青年很是羨慕,於是把滿車的沉水香燒成木炭出售,結果其所得不及沉水香半車的價錢。

佛陀說完故事後,看看青年比丘,語重心長地說:世上有很多人最初發起勇猛精進心學佛,但是一進入佛門以後,發現佛法浩瀚如大海,很難一口吸盡,於是心生退怯,寧可渴死也不再喝它一口,這樣的人豈不是和燒香作炭的青年一樣愚痴?

眾生對於修行普遍患有畏久畏遠的心理,一味追求迅速完成,就像燒香作炭的青年,結果本末倒置,反而失去了最寶貴的本來寶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