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老虎的族群數量銳減,生態保育刻不容緩。
圖/路透
專題報導/記者羅智華
老虎雖然是自然界的龐然大物,但被視為猛獸的牠們卻正處於生態瀕臨絕種的生死存亡危機。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公布的調查數據顯示,過去一百年來,全球老虎的族群數量已經從原本十萬多頭迅速銳減到三千多頭左右,數量減少的幅度高達九成五,讓保育專家憂心,若不再加強對老虎生態的保護,這樣下去,恐怕有朝一日,我們再也見不到老虎的蹤跡。
「國際走私與非法買賣猖獗,使得老虎成為違法交易下的犧牲者,」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裴家騏有感而發地表示,因為人類對虎皮、虎鞭、甚至虎骨酒的需求高漲,導致盜獵情況嚴重,許多老虎淪為滿足人類物欲的交易品。
不只如此, 森林等棲息地的破壞也是影響老虎生態的原因之一,因為都市化與工業化使然,導致大量森林被砍伐,人類以「侵門踏戶」的方式占據了老虎賴以維生的家園。裴家騏表示,生態系是「環環相扣」的關係,物種的消失將會影響生物多樣性、導致生態系統變得不穩定。
他指出,老虎最大的天敵就是人類,不肖商人除了會取用虎皮、虎骨外,歐洲有些地區會將老虎當成圈養式的寵物來飼養,在供需法則下,導致老虎成為國際走私交易的高價商品。
裴家騏說,老虎已被納入一級保護動物中,台灣等國都已經規定不能買賣老虎的相關產品,但要讓老虎數量可以恢復的關鍵之一,除了消極不購買老虎製品外,更重要是積極支持老虎原產國的保育工作、讓國際走私不再猖獗,以具體行動捍衛老虎的棲息地與生存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