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教我的事】 -1 縫在新衣裡的愛

鄭石岩 |2013.01.07
1729觀看次
字級

回憶幼年往事,在大腦長期記憶庫裡:第一個浮現的母愛場景,就是歡喜快樂地準備過年。這個氣氛可說是一種恩賜,漸漸滲透到生活之中,形成我的生活和工作態度。那時,我剛學會走路和奔跑。在鄉下人準備過年的歡喜、恭敬和懷抱新希望的氣氛中,跟著母親和家人,跑來跑去,覺得自己也賣力地參與新年準備。

屋子裡放置著各色年貨用品,年糕和紅龜粿也蒸好了,眼前所看到的是充滿富足的氣氛。母親不時親切地指導我做點事,我更覺得自己有用能幹;即使不小心把東西弄翻,母親總是耐心地收拾,指導我正確的做事方法。她的心境一向很好,常常唱著兒歌,逗弄我一起唱唱跳跳。除夕前幾天,她會唱著:「甜糕過年,發糕發錢,包仔粿包金,蘿蔔糕吃點心。」這用閩南語來唱,既諧韻又好聽。

過年前的兩周,母親特別忙碌,我跟著她跑來跑去,我也沾染了勤奮和振作。一到晚上,母親就點著油燈,縫製堂哥和我的新衣。在黯淡搖曳的燈光中,我會依偎在她的身邊,目不轉睛地看著被靈活地穿進穿出的針線。她也會教我替她把布拉得平整,方便縫製。我很高興替她拿工具,幫忙穿針線。其實這些事都是她自己做的,只是為了讓我有參與感,帶來成就感而已。因為,這能帶來好的自我感覺,相信自己漸漸長大,是一個有用的孩子。

鄉下的油燈,雖然只照著一公尺方圓的微亮,但對於母親和孩子的心,卻像心燈一樣,有著連心的溫暖和光明。她抬起頭來,用期待的眼光看著我說:「你的眼力很好,多看幾次,你也會幫忙縫衣服。」我說:「可是我會刺到手。」她摟抱著我小小的肩膀說:「我教你一針一針的縫,你試著做看看;做得對就不會刺到手。」母親把縫紉中的衣服抱給我,接著把針線也給了我,並指導我縫進縫出,我小小的手竟然也能聽她的使喚,縫了好多針。

她問道:「有刺到手嗎?」我說:「沒有。」我重複著剛剛她說的話說:「只要做得對,就不會刺到手。」她開心地肯定我,摟著我又說:「凡事只要方法對,就能做得好;熟練了它,什麼都容易做。」她把衣服抱了回去,我看著她敏捷的手,把針線運作得像神仙在跳舞一樣。

次日的夜晚,又是在燈光下做女紅。我還是坐在曠床上(大通舖)看她絕技般的縫紉技術。她邊做邊對我說:「這裡有兩件新衣正在縫製,帶點咖啡色的是堂哥的,另一件藍灰色的是你的。這是你們自己選擇的,你們都會喜歡它,新年穿起來真漂亮。」

我說:「昨天為什麼要讓堂哥先選,他選好了我就沒什麼好選了,其實我也喜歡他那一件。」媽媽安慰我說:「哥哥比你大,所以讓他先選,這叫長幼有序。再說,他的爸爸媽媽都不在身邊,他會想念他的親爹親娘。為了讓他多點溫馨,要讓他先選。你當時能同意,我為你感到安慰。」我點頭接受母親的規勸。

我好奇地追問:「堂哥的爸媽到哪裡去了?我們可以找他們回來,讓他也有親爹親娘嗎?」我既同情又渴望地問著。母親說:「他的父親就是你的大伯,在日據時代被徵調去當兵,遠赴南洋打仗,沒有音訊,聽說是戰死沙場。至於他的媽媽,後來帶著大女兒改嫁了。堂哥留在我們這個大家庭裡,阿公是我們的大家長,他和你就是親兄弟,要相親相愛、互相照顧。」我應允母親的期待,我們就像親兄弟一樣一起長大。

這一年的大清早,哥弟兩人穿著新衣,跟著大家庭的每個人一起祭拜佛祖天神,上香鳴鞭炮祈求平安發財,我們兩個蹦蹦跳跳的孩子,在供桌前跟著禮敬,陶醉在香煙繚繞的清晨,高興地迎接著日日是好日的希望。

愛的一課是及時教導來的,兒時的情境依稀可見,學來的生活智慧,卻永遠在心中放出光明和溫馨。我年近七十了,還是懷念母親的愛和慈悲,更相信要做對的事,而且方法也要對,才不會刺傷自己的手。

這是我人生中精采的第一堂課,這是母親慈愛的春暉,是在生活和實境中活生生表達出來的啟發,不是用說教或語言的叮囑所能表達的。它是縫在新衣裡的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