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多久沒有如此悠閒了?放慢腳步,才能細看人生風景。圖/侯永全
近日某大型網購平台執行長接受媒體訪問時宣稱:「實體商店將在三年後減少一半以上,網路購物將大躍進成長。」我雖替實體商店叫屈,一來店租昂貴;二來服務人員訓練困難,但如今我也結結實實成為網購一族了。
捨棄與溫暖的人互動,卻選擇面對冰冷的機器,為何呢?話說我是個3C愛好者,早些年一遇假日,經常混跡台北電腦軟硬體周邊設備最齊全的光華商場。愛好歸愛好,我並非行家,於是我經常發揮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求知精神,遇到不懂的硬體設備便一問再問,偏偏這些賣家請來的高手,老是擺出不耐煩或露出「說了你也不懂」的冷嘲熱諷嘴臉,令人受挫。累積幾次烏煙瘴氣後,我逃進了網購世界。不僅物品細目說明清楚,退貨程序簡單,最重要的是不會令我心靈受傷。
許多餐廳流行三選一,從沙拉、湯品到主菜、甜點,一路選選選,如果還可以選擇利用服務生或機器點菜的話,那麼我投機器一票。因為好幾次在餐廳吃飯時,服務生會在一旁嘩啦啦說一大串,等我茫然抬頭問:「啊?你在跟我說話嗎?」服務生依樣又嘩啦啦說上一串。服務生被訓練成講話超快的樣板,令我常常聽不懂他們在說些什麼?
這股歪風連醫院也被感染,有次陪爸爸到醫院檢查視力,護士表情不耐煩也就罷了,戴著口罩的嘴巴不知嘟噥些什麼,爸爸沒有照做,她突然大吼:「阿伯,我在講話,你有沒有在聽?」我一聽也火了,回她:「老人家耳背聽不見,可以講慢一點、講大聲一點嗎?」
活在這個人人都想學《中國好聲音》節目主持人華少一秒內能講八個字的世界裡,我逐漸感覺自己快加入耳背族了。
像我這樣不太會煮菜的人上市場,總是膽顫心驚,怕被看破手腳,只好躲進菜色標示清楚的超市,似懂非懂地挑選蔬食,我的朋友小羽乾脆上網訂購。但我依然喜歡市場買菜送蔥送蒜的人情味,那種水果可以實實在在握在手上掂掂輕重、可以看看魚眼睛是否混濁、可以要求攤商買魚丸送高湯等等鮮活演出,唯生氣勃勃的市場獨具,不過常上傳統市場的朋友也抱怨,現在市場優惠少,有時蒜還比菜貴哩!
沒優惠不打緊,願意傳授挑菜選肉祕笈的攤商也令我尊敬。我曾遇到有個肉攤老闆,說話聲音洪量,每次經過他的攤子,就聽到他大喊:「小姐,這塊里脊肉拿去炸排骨,保證好吃。」他的手忙著切肉,嘴裡卻不忘讚美肉品各部位可以做出什麼好料。我忍不住靠近,並怯怯告訴他需求,他迅速挑出適當的肉品,不厭其煩地教我怎麼燉煮。這種市場裡的專業,網路替代不來、超市替代不來,是實實在在唯有傳統市場可以做到的服務品質。
張嘴見人心,人一說話就完全把個性暴露了:把話說得很快的人像在「做業績」;把話說得句句帶刺的人,令人望之生畏;還有那把話藏在嘴裡像小媳婦的人,該多練練膽識與肺活量,用嘴說出自信來;至於那個可以邊挑豬肉邊教學的行家,絕對是真心對待客戶,且對自己的商品有充分信心的人。
說話是藝術也是學問,以前講究要說好話、說實話,現在我更希望去餐廳吃飯時,服務生話說慢一點;去店家買東西時,能有店員耐心為我解說。真的,我不趕時間,讓我們慢慢說話,好好傾聽對方說些什麼,好嗎?(本專欄隔周四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