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台北市某國小老師因學生未繳交作業,憤而痛罵學生,我身為國小老師有些建議。
學生年紀小,難免有凸槌的行為。這時,教師先要暫時離開現場,等到自己情緒穩定之後,再來輔導管教孩子,就能減少因情緒處理不好而口出惡言,造成不必要的師生衝突。
學生可塑性高,當生活舉止行為不當,教師應多尊重包容學生,以同理心多替孩子設想,就不會因用粗鄙的情緒化字眼或是低俗不雅的話,來羞辱學生,造成身心傷害。
教師必須要透過反省檢討,找到自己情緒不好的理由,加以改善,提醒自己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以免擴大師生衝突。增強情緒管理專業知能。教師必須要參與情緒管理的進修研習,增強控制情緒的專業知能,這樣遇到行為凸槌的學生,就能夠釋放壞情緒,為情緒找出口,才不會亂發脾氣,而心平氣靜的矯正學生偏差行為的目的。
林淑雲(桃園縣/國小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