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惠法師
「哎呀!這個頑石終於點頭了」,這句話的意思是教化的功力很深厚,終於感動對方,改變了他的心意。「頑石點頭」的譬喻源自於東晉時代,一位高僧名叫道生,當時正在宣講《涅槃經》,對於經文裡有句話,以他的理解,認為一闡提應該可以成佛。
什麼叫做「一闡提」?就是斷了善根的人。對於這種斷了善根的人,絕大部分都主張:「既然沒有善根,這個人就不能成佛。」然而,道生法師對此,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
透過對經文的理解,他認為即使是斷善根的一闡提也能成佛。可是,大家對於道生法師的看法並不認同,最後他只好獨自來到蘇州的虎丘山修行,並且撿了很多、很多的石頭擺在前面,終日對那些石頭講說佛法。他一再強調、說明,斷善根的一闡提也能夠成佛,據說到後來這些石頭一個個點頭認同。這也表示道生法師教化的功力深厚,連頑固不堪的石頭都能夠點頭接受。
從這件事例,也讓我們反省到,平常自己的所作所為,是不是有時候也會得不到別人的認同。這時候,要好好檢討,假如是自己的主張不對,那麼放棄執著,勇於改過;反之如果自己對真理的信仰是正確的,就要堅持到底。
譬如:我們講究因果,相信做好事會有好報,做壞事一定有惡報。
假如有人邀約:「我們去幹一票。」
趕緊回拒對方:「不行啊!那是壞事,會有報應的。」
有時,對方會再勸誘:「沒有這回事,反正幹一下,往後日子就很好過。」
儘管再多的金錢、好處、誘惑,對於善惡因果業報,我們仍要堅持到底,就像道生法師對「一闡提能成佛」的信仰堅持一般。因此,對於好的、正確的,我們要擇善固執,堅持到底,哪怕天下人都不認同,我還是非堅持不可。
此外,從「頑石點頭」的譬喻中,看到對人教化工作啟發。道生法師是個出家人,負有教化世間的責任,即便對於頑石,他都不願捨棄,使盡智慧、口才來感化它們。同樣的,從事於教育工作的我們,是否也有相同的使命感?
事實上,不僅僅是老師負有教化責任,就是技藝的傳授者,或者是父母對子女,一樣肩負有教育的神聖使命。一個有教育責任的人,即使學生的態度像石頭一樣,冥頑不靈;即使學生的反應像石頭一樣,愚蠢無智;即使學生的表情像石頭一樣,冷漠無情,只要我們不灰心,堅持教育的熱忱;只要我們努力不懈,用心去對待,相信即使是頑石,也終會有點頭的一天。(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