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心相印】 降服毒龍 度化拜火教

妙熙 |2012.12.23
1542觀看次
字級


來到印度,才發現朝聖的佛教徒以外國人居多,當地佛教徒少之又少。那在聖地看見許多面孔黝黑、一臉印度味的朝聖者,又是誰呢?

以靈鷲山為例,去程途中一輛輛朝聖專車呼嘯而過,載滿穿著橘色衣褲、頭綁橘色布條的朝聖者,下車後經驗老道的或站或坐占滿所有休息位子。

此刻,你若從他眼前經過,肯定會被那烏溜溜毫不避諱的目光盯著瞧。這些人就是占印度人口百分之八十的印度教徒。

為了吞併佛教,印度教將佛教納入,視佛陀為眾神之一;加上佛教聖地多由印度教管理,任意在遺蹟旁加蓋神廟,親上加親的結果,印度教徒自然愛來朝聖。

除印度教徒,還有伊斯蘭教、錫克教徒,以及零零星星蓄長髮、長鬍,拄著拐杖的各類異教徒。在印度「有戶必有神龕,有村必有寺廟。」有人說印度像個謎樣的國度,在宗教的性靈世界裡確實如此。

同樣情形,非今日如此,佛世時也充斥著各類異教,經典提到九十六種外道,修行方式千奇百怪,無奇不有。而佛陀的最初弟子,也都是度化外道來的。

佛陀度化五比丘後,走百公里到尼連禪河旁的摩揭陀國,當時國中有許多外道,其中以拜火教三兄弟最負盛名。老大優樓頻螺.迦葉擁五百弟子勢力最大,住尼連禪河上游;老二那提.迦葉、老三伽闍.迦葉各有弟子二百五十人,分住河的中游及下游。

佛陀為度拜火教,決定從老大開始。於是佛陀行至拜火教道場要求住宿一晚,拜火老大看見眼前這位修行人,舉止安詳、儀態自若,已有攝受之感。

拜火老大心想這個人若真住下來,將會威脅到他的地位,可是礙於面子,不得拒絕他留宿。拜火老大便設計佛陀住在藏有毒龍的洞窟內。

入夜後,佛陀走進石室,逕自盤腿靜坐。忽然響起「挲──挲──」之聲,儼然有龐然大物在身後爬行。

沒多久,這條猙獰的毒龍對著佛陀臉上口吐毒煙,佛陀依然穩坐如山,也放煙對抗。毒龍不甘示弱再放毒火,佛陀也展現神通。一個晚上,煙火四起,青、黃、赤、白、琉璃等色煙硝瀰漫。

外頭的拜火教徒則是感歎連連,這年輕俊美的修行人一夕間死在非命,真可惜呀!

隔天清晨,眾人等著收屍,沒想到佛陀竟然安詳步出,手持缽具,那條毒龍已被收入在缽中。

此舉大大折服了拜火老大,決心帶領五百弟子皈依佛陀,然後將螺髻等事火的用具,淨衣,及澡瓶全丟入尼連禪河中。

當用具漂流到中、下游時,被拜火老二、老三的弟子拾獲,以為拜火老大遭遇不幸,立即趕去搭救,正好趕上老大皈依出家,老二、老三見狀,也帶領五百弟子一起皈依佛陀。一時,佛陀多了千名弟子,聲勢如日中天。

佛陀的大弟子舍利弗、目犍連原來也是外道領袖,皈依後成為弘化一方的僧侶,其故事下回再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