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目前是職場人士,你可曾想過退休後要做什麼?但無論你想做什麼,有一件事應該怎麼都不會出現在你的計畫裡:生兒育女。但幾年前,英國有對夫婦卻逆勢操作,在太太六十二歲、丈夫六十歲時,透過人工受孕老來得子。
他們的故事還因此掀起軒然大波,備受社會爭議。許多人批評這位婦人老蚌生珠的行為極為自私,試想:當他們的小孩入學時,他們已入古稀之年,或許等不到孩子而立之年就兩腿一伸;又,垂垂老矣的父母如何照顧好子女?這對夫妻到底在想什麼?這樣做是否太不負責任?
但故事的女主角卻不是一般泛泛之輩,她是勞須布魯克兒童精神科醫師(Dr. Patricia Rashbrook)。面對外界種種負評和質疑,小名派蒂的女醫師在懷胎七個月時,與丈夫約翰跳出來直接面對媒體,說清楚,講明白。
分享為人雙親的喜悅
派蒂與約翰是梅開二度的夫妻。他們先前各有一次婚姻。派蒂在前次婚姻裡與前夫育有三位子女,約翰卻因前妻事業心強無意生子,錯失了當爸爸的適當時機。由於約翰來自一個雙親仳離的家庭,童年過得並不快樂,因此從未想過要當爸爸。
但派蒂卻來自一個充滿愛的家庭。她的母親也曾是職業婦女,卻在結婚生子後全然投入家庭。派蒂說她永遠記得母親說的一句話:「孩子是父母的喜悅。」派蒂覺得這句話讓她得以肯定自己的價值,知道在父母辛苦養育孩子的過程中,自己也給了父母許多快樂。而她後來的親身經歷也驗證其母所言不差,覺得自己因擁有三個很棒的子女而萬事足。
基於分享的心理,打從與約翰在一起時,派蒂就一直希望能讓約翰享有抱抱自己小孩的喜悅。她認為約翰具有當好爸爸的潛質,並且視此經驗為約翰改寫童年記憶的契機。她覺得每個人不管過去經驗如何,都可以積極而有建設性地加以運用和轉化。有趣的是,從未想過自己會是好爸爸的約翰,有了派蒂的信任和加持,看自己時,都覺得身上有光。
為圓夢走天涯
即便有此心願,但時不我予,要實現談何容易?但有想法就有辦法。派蒂雖然已停經,但他們仍能透過捐贈卵子和試管嬰兒的科技成功做人。只不過,這項技術在英國並非合法,他們只好遠走他鄉一圓夢想。
他們先是飛到義大利找到一位信得過的合法醫師為他們做人工受孕。胚胎植入的過程很簡單,只需短短的五分鐘,但卻令人興奮。約翰全程參與,每次他都想著:那在試管裡小小的一丁點東西,會是改變他們餘生的小孩嗎?
約翰夫婦在義大利做了四次都沒成功。後來,義大利法律改變,他們只好跟著同一位醫師轉移陣地,跑到俄羅斯去做他們當初設限的最後一次,沒想到奇蹟真的發生了。
世間無完美父母
派蒂成為超高齡產婦的消息傳出後,民眾看法兩極。批評派蒂夫婦的人覺得他們自私,只想著讓自己快活,卻漠視孩子該有的權益和感受。但派蒂反駁,有人放著輕鬆生活不過,寧願把自己未來至少二十年的時間綁在孩子身上,只為了當一對愛孩子的父母,你能說這種人自私嗎?
派蒂以身為兒童精神科醫師和過去為人母的經驗,她覺得年紀不是問題,養育品質才是決定一個孩子幸福與否的關鍵;父母需要有足夠的教養能力,滿足孩子在身體、情緒和社會發展上的需求。
派蒂與約翰表示:既然要生養孩子,他們可是經過深思熟慮,預設過各種情況,甚至在做人工受孕前,徵詢過家族朋友的看法和意見。沒想到這些朋友都情義相挺,表示願意讓這對夫婦託孤——萬一他們無法繼續照顧孩子。
當然,他們也想過孩子成長時期可能遭遇的挫折,比如會被同學嘲笑「父母老叩叩」。但他們相信在今天這種多元家庭裡,孩子會被譏笑的事由豈只是父母的年紀。何況有誰的父母是十全十美?父母只要做到「夠好」,就該問心無愧。而且身為父母,你不可能嚴防孩子受到傷害,你能做的是,幫助他們在受傷之後迅速恢復活力。
雖然約翰和派蒂夫婦的故事引發爭議,但他們自始自終都不後悔自己的決定。他們計畫將來待兒子十八歲時,要給他一份當年為他的出生而議論紛紛的報紙,然後問他:「兒子啊,你覺得我們當年的決定是正確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