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佛緣——我和學者們的互動‧6】 張澄基

星雲大師 |2012.12.18
5812觀看次
字級

在我的學人朋友當中,通達中、英文,以及漢傳、藏傳佛教的,張澄基教授應該算是第一人,他同樣也在佛光山佛教學院上過課。

張澄基教授,湖北人,出生於民國九年,是前湖北省主席張篤倫將軍的公子。他與中華民國開國元老于右任先生的第四女公子──于念慈小姐結為夫婦,在民國三十八年遷往印度,輾轉又赴美國僑居。之後,就在美國賓州大學等擔任教授,講說佛學,和紐約商業鉅子沈家楨先生成為要好的朋友。說來,早期以華人學者居士身在美東地區弘法的,張澄基先生算是少數的了。

沈家楨先生的虔誠學佛,與張澄基教授有很大的關係。沈家楨先生對台灣的佛教也很有貢獻。例如,他支持李炳南居士在台中成立的「明倫學社」。這個社團主要在培養傳統文化人才,推動中華文化倫理,他希望李炳南居士能多成就一些青年人才。另外,民國五十九年左右,沈家楨先生在美國成立「譯經院」,將佛教經典翻譯成英文,當時張澄基教授也參與編輯工作。接著,又在新竹成立在台的分院,起初是沈居士自己兼任院長,民國六十二年就由回台講學的張澄基教授繼任。

張澄基教授寫過《佛學今詮》上下二冊,又譯有《密勒日巴尊者傳》等著作。尤其《密勒日巴尊者傳》這一本書,到現在仍然流行在台灣學佛的大專青年學生當中,影響可謂至巨,也讓密勒日巴尊者在台灣比宗喀巴大師、班禪、達賴還要有名。

民國六十一、二年左右,張澄基先生曾在佛光山小住,夫人于念慈女士也陪同上山,在佛教學院講授佛學課程。他精通中華文化,尤其精於佛學,所以,以他曾經在西藏苦修苦學的願力,加上受美國西方新思潮的薰陶,他的教學很受學生歡迎。也曾有一段時期,受中國文化大學創辦人張其昀先生的邀請,在文化大學授課,後來才又回到美國。

可惜,張澄基教授在民國七十七年,以六十八歲之齡逝世,令人不禁為佛教痛失英才,浩嘆不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