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生活學-- 傑利小子:漫畫包含18般武藝

郭士榛 |2012.12.17
1936觀看次
字級

【記者郭士榛專題報導】台北市捷運南港站有幾米的《地下鐵》美化空間,即將營運的松江南京站,未來會出現知名跨領域漫畫創作者傑利小子繪製的《地、風、水、火》主題的空間藝術,期望會成為台北人約會的新地標,可以感受到漫畫已漸融入民眾生活。傑利小子表示,漫畫是很廣泛又龐雜的學科,同時跨界文創的各個領域,甚至是年輕人就業的基礎。

國中時期就立志要當漫畫家的傑利小子指出,漫畫不是三、五天就可以學成,連環漫畫卻包含著動畫、插畫、廣告、MV、電影、遊戲、建築、角色人物設計、服裝設計等各種跨界的科目,他舉例說,漫畫可以學編劇、分鏡最後當導演,學漫畫可以做角色設定者,甚至一位漫畫家可以隨手畫出一系列服飾。「漫畫所學的技藝包含在各類工作項目內,只要認真學習,年輕人可以在職場成功就業。」傑利小子說「漫畫跨界在文化創意中是很自然的事,早在政府提出文創政策前就已發生。」

碩博士教漫畫? 教育有盲點

可惜國內教育並不重視美術更別說漫畫,「在日本大學的漫畫學系主任都是資深漫畫家擔任,但台灣漫畫的師資大有問題」,傑利小子說:「國內許多資深漫畫家若想從事教傳承教學經驗,可是學術界要的是碩、博士的文憑。」傑利小子很感慨「有實務經驗的漫畫家都是國中就開始畫畫,沒有時間讀碩、博士,而拿到碩博士文憑的人,很難有空學從頭學好漫畫,又如何教學生?」這是我們學術界的盲點,也是無法重視「創作」的主因。

談到「創作」,現在各種複合式的產品多,漫畫可以多面向發展,但傑利小子也表示,當然有新的創作是非常好的事,但舊東西的翻新也是文創價值重要的一環,他說:「在日本最年輕的《無敵鐵金鋼》已經快四十歲,美國的《蝙幅俠》有七十多歲、《蜘蛛人》也有五十歲,但他們並不因歲月久遠而被人們遺忘,反而是創意人會隨著時代需求,不斷為他們增添合乎現代人的故事內容和裝備,使他們在市場永不凋零。」就因為美國人是把這些陳舊的漫畫仍當產業在研究、發展,才可百年屹立不搖。

傑利小子指出,他有位長住台灣的美國朋友曾說:「我們美國人看東西都以七十、八十年來計畫,可是台灣人都是三、五年為目標,所以才會保不住舊有的經典。」台灣其實也有許多值得現代人去挖掘的古老作品,願不願意翻新創作,端看台灣人自己的內省。

創作的成果 出自團隊工作

美國和日本漫畫界有著可以長久發展的環境,也是台灣人欠缺的「團隊工作」方式。傑利小子說,讓美國人和日本人最驚訝的就是台灣漫畫家都是單打獨鬥自己一個人畫畫,他回憶十八年前美國《加菲貓》創作者,漫畫家吉姆.戴維斯訪台時,傑利小子有幸受邀和他對談,當時已四十五歲的戴維斯並不以自己的成功為傲,他認為自己在美國只是中生代,前輩還有史奴比,這種不自大的心胸,可見他們漫畫的傳承和歷史是不會間斷的。

傑利小子說,戴維斯所創作的《加菲貓》並不是他一人所畫,因為他有四十五人的工作團隊,不但有編輯群,甚至十八年前就已數位化,用電腦科技打造他的動畫。「美、日兩國的漫畫是從不靠政府,而是市場機制建構的好,往往一支作品創作好第一年,招開第一階段招商會,吸引著口香糖、泡麵、筆記本、果汁、DVD等各行各業的人來競標。」也就是漫畫和周邊商品是同一時間在進行作業。當然市場的穩定發展,除了創意的發想外,資方是否可以長期支持更是永續的罩門。

睿智的投資人 成功的推手

日本知名動畫導演、動畫師及漫畫家宮琦駿,他成功的原因就是因為有英明的投資人。傑利小子指出,宮琦駿四十歲前已在漫畫界畫了二十年。當他的經歷受到投資人重視投資他拍電影後,第一部《風之谷》、第二部《天空之城》都只叫好不叫座,可是投資人卻看到他的潛力,雖然已賠了上億元,仍咬牙願投資第三部戲《龍貓》,結果一舉成名。由這個真實故事可知,投資人的眼光和毅力可以造就一位成功藝術家,而漫畫創意人只要務實學畫,機會來時才能將夢想實現。

小檔案 傑利小子
一九六五年出生於台北市,都會輕幽默漫畫創作者。美術設計出身,擅長將廣告、流行插畫元素,混入連環漫畫創作中。在順暢的分鏡圖像引導下,自然流露出獨特的時尚視覺氛圍;對於城市中孤獨的都會男女,有著細膩的情感描寫與觀察;清新的筆觸捕捉了漫畫角色個性中,人性的自我矛盾與超現實的荒謬幽默,受到廣大讀者們的認同與歡迎。亦在廣告、文具公仔、電玩設計、人物漫畫肖像上,跨界表現其擅長的卡通角色設計。在唱片封面繪圖作品方面,於二○○九年入圍美國葛萊美音樂獎最佳包裝設計,二○一二年美國獨立音樂獎最佳包裝設計與最佳民選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