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妮雅向來關注兒童權益,二○○七年還被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任命為首任兒童權利傑出倡導者。 圖/路透、法新社、網路
女人當家的時代來臨了!二十一世紀才開始沒多久,世界上就出現多位女性領導。不僅如此,各行各業也有眾多傑出女性嶄露頭角。
人類歷史向來都是男人當家作主,且看「歷史」這個英文字「history」,拆開看,就是his story(他的故事),不就是最好的明證?換句話說,過去人類的歷史是由無數男人的故事組成;古今中外的歷史,大部分都是由各個時代的帝王將相帶出一方勢力,串成整部人類史。
如今,男女平權,女人終於有機會適性發展,一展長才,發揮她們的社會影響力。從此,歷史不再只有his story(他的故事),也將會涵蓋很多的her story(她的故事)。
今天要介紹的女中豪傑是美麗優雅、氣質出眾,有「阿拉伯世界的黛安娜」之稱的約旦王后拉妮雅(Queen Rania Al Abdullah of Jordan)。中東婦女向來給人神祕與備受壓抑的印象,但拉妮雅卻是一位開放、敢言敢行的現代女性。多年來,她善用自己的頭銜,致力於改善其所處社會,化解東西文化間的嫌隙,二○○八年她被CNN評選為年度最激勵人心的世界領袖。而她也是《富比世》雜誌百大權力女性之一。
即便有種種殊榮,也貴為王后,但拉妮雅的諸多主張仍窒礙難行。她所面對的是一個保守且婦女權益相對壓抑的阿拉伯世界,要改變談何容易?但她仍期許自己也能像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和歐巴馬一樣,擁有改變世界的能力。但在這之前,她所需要的不只是能力,還有勇於突破各種現狀和禁忌的魄力和毅力。而她已做好心理準備:「敢言敢行,難免在阿拉伯世界引起非議,尤其是公眾人物,其代表所屬的宗教與國家。我想我是代表伊斯蘭世界的大部分女性,面對相同的挑戰和爭議。」
現在,我們就來看看這位集智慧與美麗於一身的中東新女性,如何用一己力量改變她所處的世界。
生命軌跡:現代灰姑娘
拉妮雅出身平民;她來自巴勒斯坦裔的醫生家庭,從小在科威特長大。她在科威特英語學校完成中學教育,之後就讀埃及開羅的美國大學,主修企業管理。從小接觸西式教育的她,除了講了一口流利的英語外,更深諳西方文化。而對於伊斯蘭文化,她從小耳濡目染,家教中也讓她要以自己的文化為榮。這種成長背景讓她的行為處世得以跳脫自己文化的局限,也埋下她日後從事跨文化工作的因緣。
一九九○年,科威特陷入戰事,舉家遷居至約旦首都安曼。大學畢業後,拉妮雅到約旦與父母團聚,先後任職於位於安曼的花旗銀行和蘋果電腦。就在職場工作之時,一場改變她人生的邂逅發生了,那年她才二十三歲,正值女性最年輕貌美的時刻。
宴會上的不速之客
那天下班後,她應業務上往來客戶的邀約,前往約旦公主家作客。就在晚宴進行一半時,一位不速之客出現了,但他不是童話故事中的「仙度瑞拉」,而是公主的兄弟「阿布杜拉」。他當時正在軍中服役,就在最後一刻,他獲准休假,於是就出現在姊妹的晚宴中。當他看到拉妮雅的那一刻,隨即神魂顛倒,不過她一開始並沒給對方好臉色看,而是一臉冷淡,表情拘謹,心想:「他大概是個花花公子之類的。」但她還是給對方機會,沒想到交往五個月就修成了正果,成了平民出身的約旦王妃。
全球最年輕的王后
婚後孩子接連報到,拉妮雅與阿布杜拉王子過著神仙眷侶般的生活。一天,當她正在整理照片時,夫婿走進房間說:「拉妮雅,我成了新任國王。」原來,老國王胡笙先前任命阿布杜拉的叔叔為王儲,卻在自己嚥下最後一口氣之前改立新人選。於是,拉妮雅就在一夕之間成為全球最年輕的王后。那年她才二十九歲。
突破一:
改善人民生活
受過高等教育和來自民間的拉妮雅,意外成為約旦王后後,開始善用自己的頭銜,從事各種社會和公益事務,希望能藉此造福約旦和所處的阿拉伯世界。幸好,她有一個珍惜她的明理丈夫,給予她所需要的一切支持,甚至受到她的影響,還曾微服出巡,打扮成乞丐,試探街頭警察對弱勢者的態度。
保護婦幼權益
得到夫婿的支持,她成立了非政府組織形式的約旦河基金會,除了幫助婦女賺取額外收入貼補家計外,還賦予了她們在家中的權力和地位,讓她們有機會參與家中事務的決定,並能對約旦的經濟有所貢獻。
身為中東女性的一員,拉妮雅深知阿拉伯世界對女性的種種設限。她希望能藉由自己的力量幫助中東婦女開展、掌控自己的生命。拉妮雅深覺「賦予女性權力,會是這一代留給下一代最偉大的遺產」,因女性力量不該被蔑視,她們對社會是極有價值的。國際婦女組織(Women for Women International)將他們的第一個世界婦女獎項(The Woman of the World Award)頒發給拉妮雅,表彰她為其他被戰亂和暴力消音的婦女發聲。
在國際上,她也推動小額信貸的理念,視之為貧窮弱勢者擺脫困境的救命金,也因此獲得全球小額信貸產業非官方代言人的頭銜。事實上,她的基金會也是以小額信貸的方式幫助許多婦女成功創業,得以掌控自己的人生。
除了提升婦女社經地位、改善窮人生活,拉妮雅也非常關注兒童權益。在約旦,虐童事件層出不窮,但從未公開討論。在成為約旦王后之前,她就十分關心此議題,並於一九九八年展開兒童安全計畫,設立了「安全之家」,專門收容受虐孩童,這還是阿拉伯世界裡的第一所兒童庇護所。
挑戰中東禁忌
雖然根據約旦傳統,王后並無正式的職務和角色扮演,但她的才華和能力備受國王的賞識,授權擔當皇室人權委員會的主席,讓她得以附和約旦許多行動派的改革立場,如修改離婚法,讓婦女也有權利提出離婚。
另外,拉妮雅也直接挑戰保守回教徒的禁忌,加入其他約旦婦女和人權鬥士的行列,一起呼籲終止所謂的「光榮殺戮」。在約旦,當有婦女遭到性侵,或涉嫌婚前性交時,她的親戚都可以因其有辱門風而將之處死。她曾公開譴責這種貞潔烈婦的殺戮行動,並要求嚴懲私自處刑者,結果遭到不少保守人士的批評,連國會也不領情,而予以駁回。
打造現代教育
拉妮雅不僅關注受虐兒童,她更希望每個約旦兒童都能接受現代化教育,都有一台可以跟世界接軌的電腦可用。她覺得這些都是提升下一代競爭力的必要管道。二○○八年,拉妮雅發起「我的學校」活動,號召大企業和社區組織與政府協力募集資金及志願者,幫助改善學童的學習環境,以拉近約旦與富裕國家因網路和教育不普及所造成的知識落差。
透過以上種種社會活動的投入,拉妮雅搭起皇室和人民之間的橋梁,不愧為約旦國王的賢內助,但她的貢獻還不僅止於此,她也不時跨進世界舞台,為約旦的國外形象奔走四方。
突破二:
促進文化交流
致力中東和平
老國王胡笙在位期間因致力於中東和平而備受國際敬重。如今,子承父業,阿布杜拉國王在中東和平上扮演更積極的角色。拉妮雅也加入她的國家聲援住在以色列占領區的巴勒斯坦人。她曾公開表示:阿拉伯世界的婦女應該要更積極地參與中東和平過程,而她也對自殺炸彈客的激進手法表示無法茍同。她認為:「當雙方視自己為受害者時,就會合理化自己所做的任何行為,即便是炸死無辜的老百姓也在所不惜」,因此她呼籲:「巴勒斯坦人必須有說出『殺害市民絕不是正當行為』的道德勇氣。」
消弭文化歧見
除了致力中東和平,拉妮雅也希望消弭西方文化與中東文化的鴻溝。二○○一年九一一事件時,西方世界與伊斯蘭世界之間的關係更顯張緊。每個走在紐約街頭的伊斯蘭教徒都有可能被誤以為是「恐怖分子」。拉妮雅在事件後數周即前往紐約表達關切。
二○○二年中旬,她在接受《今日心理學》專訪時表示:「現在全世界瀰漫一種集體道德意識,大家覺得別處發生的事跟我們也息息相關,這是很正面的事,我們需要建立這樣的觀點。因此我會建議美國人多認識阿拉伯世界,藉由了解,就會發現伊斯蘭社會其實沒什麼好可怕的。」
但除了呼籲,拉妮雅更親上火線介紹伊斯蘭文化。她在YouTube上架設個人頻道,與全球展開對話,試圖扭轉世人對阿拉伯世界的刻板印象。這個頻道也成為公眾討論阿拉伯宗教文化的重要平台。
另外,她也透過西方媒體,導正外界對中東婦女的錯誤認知,比如:伊斯蘭女性戴頭巾、面紗,代表對真主阿拉的虔敬之心,而非外界所認為的壓迫之舉;另外,「西方人士總以為阿拉伯女人很保守、沒受什麼教育,但事實上中東有許多具有前瞻性的聰明女性。」
眼前新挑戰:正視民眾觀感
儘管忙裡忙外,丈夫和四個孩子才是拉妮雅生命中的第一順位,她寧可親自接送孩子上下學。
就外界的眼光,拉妮雅成功扮演了王后、妻子、母親和女人的角色,不僅是中東女性的典範,也是新時代女性的楷模。但這樣一位備受西方世界褒揚的美麗王后,常因她的特立獨行風格和進步思想,遭到其國內保守派的批判。
事實上,從拉妮雅當上王后的那一刻,流言蜚語從未停過。而今,「阿拉伯之春」的民主之火隨著民眾抗議油價上漲、民生拮据也逐漸延燒到約旦王國,拉妮雅的言行舉止再度被人用放大鏡檢視。看來,美麗的王后並不好當,除了有能力做事之外,還得正視民眾觀感。如何平息民怨,紓解民眾不滿的情緒,正是拉妮雅當前所面臨的最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