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國教面面觀】 國中會考 家長憂回基測之路

羅智華 |2012.12.10
1891觀看次
字級

【記者羅智華專題報導】「超額比序」是十二年國教上路的重要配套,民間團體也視為教育改革的關鍵。儘管教育部規畫了八大比序項目,希望達到五育均衡,但仍存在爭議,以國中會考為例,就有家長團體擔心,採計會考成績會不會讓學生又步上國中基測的「回頭路」,導致十二年國教變調。

「國中會考原設計用來檢定學習成效,提供補救教學參考,如今卻演變成全國統一考試,形同變相的國中基測」,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吳福濱表示,很多學生為了進入好學校,力拚會考成績,坊間補習班也打著「補習會考拚第一志願」的訴求,吸引學生,讓人擔心會考成為明星高中篩選學生的工具。

吳福濱認為,要讓國中會考發揮原有立意,教育部應設定國中會考的「落日條款」,逐漸降低國中會考的比重,十二年國教上路一段時日後,到一○五年或一○六年,就不能再將國中會考當成比序條件,而是真正作為補救教學的配套,才不會讓「會考」與「基測」畫上等號。

國教司長黃子騰表示,國中會考是否訂「落日條款」是值得討論的議題,但十二年國教還未正式上路,細節得觀察推動後的情況,才能進一步研議。

除了國中會考,「獎懲」是否列入超額比序項目,競爭最激烈的「基北區」經過半年激辯與協商後,初步決定將「獎懲」從一○三年免試入學比序中拿掉,但保留一年觀察期,等到一○四年視推動情況再討論。

除了基北區,桃竹苗等學區將「獎懲」納入其中,讓教育工作者擔心,造成父母對孩子的懲處「錙銖必較」,甚至為了爭取更多獎勵而強迫孩子參加一大堆校外競賽,徒增學習壓力。

「獎懲應改為門檻制,才不會成為學生免試入學的緊箍咒」新北市三和國中校長張錫勳認為,教育部將獎懲納入比序項目,是希望家長注重孩子多元能力,鼓勵他們參加社團或比賽,達到均衡學習,如果一味追求加分,可能會捨本逐末,他建議改成門檻制,才不會有反效果。

吳福濱有同感,他表示,孩子處於成長與學習階段,難免犯錯,不宜因不小心犯錯就影響入學機會,他建議若確定將「獎懲」納入比序,至少要拿掉「懲」比較洽當。一旦確實將高中職教學品質帶上來,自然而然不會有入學超額問題,比序爭議也就能迎刃而解。

打分數 不能只靠紙筆測驗

Q:十二年國教是希望讓孩子均衡學習,避免獨尊智育,但如果學校評量還是採用紙筆測驗,要如何培養孩子多元能力?

A:教育部已修正「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國教司長黃子騰表示,希望學校採取「多元化方式」評量學生,像是讓學生動手實作或展演等,不要只仰賴「紙筆測驗」打分數,也要求老師打成績盡量運用質化方式的文字敘述,呈現學習情況,讓評量方式更多樣化。教育部也規定學校不能公開學生班排名或校排名,以免影響學習弱勢學生的自信心,或為名次分分計較。

教育部也增訂學生畢業門檻,要求學生扣除公、喪、病假後,上課席率須三分之二。重要的變革還包括學生在語文、健康與體育、社會、藝術與人文、數學、自然與生活科技、綜合活動等七大學習領域,必需有四大領域,總平均成績六十分以上,學校才能頒發畢業證書。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