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把這專欄之寫作當作一個「專案」來規劃執行,面對當下的生活及足跡所至的聞見思感,試著提出一些新的看法與感覺,和親愛的讀者分享各種人生經驗。
我出生在民國四十一年,歲次壬辰,生肖屬龍,依傳統的算法,今年正好五十五歲。我是八月生的,來到這個世界已進入第五十五年。從八月起,我休假研究一年,在此之前曾想過要退休,但趕不上舊的五五專案(什麼五十五歲退休可以多幾個退休基數);今年前半年,我還在學校圖書館館長任內,忙的最重要的事,是俗稱五年五百億的大事,我們把它簡稱成「五五○○」。小兒子告訴我說,一個偶像團體叫「五五六六」,問其所以然,也說不出一個什麼道理,我當然也沒興趣進一步去探索。我只覺這數字挺好的,準備寫個「五五小集」專欄,一年多一點,寫滿五十五篇,出一本書,為自己的人生再留一些記錄。
說到在福報副刊寫專欄,這已是第三回了。前幾天,和兒子時雍合寫的「父子兩地書」出版,才驚覺跨世紀以來出版的兩本新書,竟都是福報之賜。
第一個專欄名為「疼惜篇」,取「疼大地之子,惜人間之緣」之意,從我出生開始寫起,環繞著成長歷程及台灣社會之變遷,惜情感恩,一年多時間計得六十八篇,二○○三年年底以《有風就要停》為書名在九歌出版。此書對我個人非常重要,主要是它帶有明顯的自傳性,也算是一種人世經驗階段性的總結,其中有自豪之處,也頗多懺悔。那時我五十初度,所記僅止於孔子說的不惑之齡,初到中壢雙連坡之際,近十餘年之事,牽扯尚多,留待日後反芻。
第二個專欄即九歌新書《你逐漸向我靠近》。寫「疼惜篇」時,福報副刊主編是滿濟法師,我藉她調回本山時停寫專欄,對繼任者孟樺女史深有歉意;孟樺多次邀約再寫,盛情難卻,教研及行政忙碌中勉力應命,終也在一年多時間內,和我兒時雍共寫六十篇「父子兩地書」。初時,原只想讓兒子練筆,兼和他討論一些人生和社會的問題,但那時正是他的學習面臨新的抉擇之際,我適時參與他的成長與思考,在報上相互對話;在經驗的分享中,父子也環繞著各自的生活作了坦白的自述,也算一種高校教育場域的記錄。所以書一出版便有不錯的美稱,有朋友且認為可以作為新時代父子關係的範式。
如今孟樺規畫新專欄,由七位學者輪番上場,要我共襄盛舉,乃有「我的五五專案」之思。顧名思義,我把這專欄之寫作當作一個「專案」來規畫執行,在整編多年來陸續寫就的長短文之外,面對當下的生活及足跡所至的聞見思感,試著提出一些新的看法與感覺,和親愛的讀者分享各種人生經驗。
期待您的批評。
【編按】
即日起,《五五小集》專欄將於每周一與讀者見面,作者現為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以及現代文學教研室及琦君研究中心負責人。讓我們在秋日靜靜的午後,沏一壺清茶,細細傾聽來自心海的聲音。
李瑞騰教授,一九五二年生於台灣南投,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博士。曾任中央大學中文系主任、文學院代理院長、圖書館館長;現在兼為九歌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文訊雜誌社顧問、台灣詩學季刊社社長。著有《晚清文學思想論》、《老殘夢與愛猁猁老殘遊記意象研究》、《新詩學》、《台灣文學風貌》、《文學的出路》、《有風就要停》等二十種,並編有多種文學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