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士榛專題報導】「產品設計、品牌打造」這是很虛無的用詞,可是當產品的品質融入了人的視覺、觸覺和幻覺及感官後,品質成為現階段人類追求完美的表現。尤其是文化創意產業熱烘烘被討論時,如何打造一個亮眼的品牌?普羅品牌設計公司上海董事合夥人陳佩宜說:「只要能創立出品牌故事,就可以打造文創商業價值。」
現在「品牌」還不易被量化,品牌形象對企業而言是很大的無形資產,陳佩宜指出,雖然現在因為企業發展到某一程度,可依企業資產,及通路衡量,因而有人說品牌是可以被鑑價,但對很多小規模的業者,只能由業務成長來評斷。但不論是大小業者,公司「品牌」的辨識都是非常重要的指標,因為品牌形象就是指企業的市場領導地位、穩定性、創新能力、國際知名度及悠久性等構成企業品牌的價值。
打造品牌 兩大策略
每個企業建立及維持品牌形象的策略不同,很有打造品牌形象經驗的陳佩宜表示,品牌打造一是檢視經營悠久牌子,重新加入新火力;另一是開創新品牌。陳佩宜說,「今年普羅就為在台灣很有知名度的『曼都髮廊』大中華地區重新打造了企業品牌;同時也開創將於十二月在上海開幕的新品牌『AIRPLUS』走自然的歐美風格。」
「曼都髮廊」是台灣資深企業,已在中國發展多年,現在第二代接手後,聘請新的專業經營人,他們想要讓老品牌進入新世界。陳佩宜指出,接觸此案最大的挑戰是曼都是很多女士心中的記憶,因此不能隨便更改識別,卻又需加入新火力;於是開始針對曼都老舊形像整理品牌,嚴格規範其店頭形象、目錄、標誌、制服、招牌,甚至設計師在網站上的照片都要穿戴一樣。
陳佩宜表示,台灣有數家曼都品牌好的店經過一年時間,他們的反應是產值加倍成長,這是因為當品牌打造完成,他們接手後快速植入市場,因而產值回收快,品牌打造直接看到效應。
找競爭力 挑戰市場
「打造新品牌,必須找到競爭力,及其挑戰的市場,經過嚴格分析審視後,找到獨特視點,縱使並列在很多同行中也容易被辨識。」陳佩宜指出,曼都在大中華區其實有八個牌子,為了跳脫一般人心中的曼都形象,普羅和曼都合作過程中,進行多場工作坊,討論市場價格定位、品牌特質,為了有別於曼都中價位、客群是保守族群的定位,於是決定新品牌是高價位走時尚的品牌,講求健康有機的頭髮保養,尋求高端消費者,「AIRPLUS」就是依市場特性創造的新品牌,在保守企業中找到企業的新價值。
「不論是品牌設計、產品設計,最辛苦之處是理念不能被複製。」陳佩宜說,往往前後接到的案子內容很接近,但設計師仍要打破規格重新設計,要了解消費對象、技術性等等,因為設計不只是看形象好看,也要考慮產品上架,和其他商品放在一起時,必定要有區隔性,也就是說「設計師理念要清楚,但設計潛能要無限。」
陳佩宜表示,每項產品都需有內化的文化性存在,產品自然就有了品牌,她舉例,像是一個屬知性的產品,當和在地文化結合時,就可以找到這項產品在文化意義中真正的精髓和價值,進一步找尋存活方法,讓民眾看到,就是吸引消費者。陳佩宜指出,這也是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最重要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