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最偉大的作家,莫不都是點石成金的高手。就像英國當代奇幻文學《哈利‧波特》的作者J.K.羅琳,她的腦海裡似乎有一大塊魔法石,隨時能點化出神祕夢幻的童話天堂。
這位舉世聞名的女作家,原名喬安妮‧羅琳。在尚未出版一系列七部《哈利‧波特》前,是一位飢寒交迫的單親母親,依靠救濟金度日。當時她所居住的公寓裡沒有暖氣,因此她經常到一家咖啡館寫作,而那尚在襁褓中的女兒便躺臥在她的身旁。
如今她的小說人物已與彼得‧潘等故事典型,同入文學殿堂。她本人也搬進了如同霍格華茲魔法學校一般闊綽的宅邸。
回顧自己的寫作道路,她記得六歲時所寫下的生平第一個小故事《小兔子》:「我是一個小書呆子的化身——身材矮小,老喜歡蹲著,帶著厚厚的黑框眼鏡,整天沉浸在自己的白日夢裡,無休止地編故事,偶爾從夢境中走出來,就會折磨我可憐的小妹妹,逼著她聽我講故事,陪我玩那些由我胡編亂造的遊戲。」
多年後,她旅居葡萄牙,結婚生子,卻又帶著新生的女兒黯然地回到愛丁堡,面對茫然的未來,羅琳一籌莫展。在一次乘火車旅行的過程中,眼前一望無盡的草原和牛群,使她的心靈再度回到六歲時,沉溺在白日夢裡的編故事情境中。
就在那夢境般朦朧的意識油然生起時,帶著黑框眼鏡、身材矮小的哈利‧波特,突然闖進她的腦海:「我說不出緣由,也說不出是因為什麼東西的觸動,令我想到他的。但我可以清晰地看到哈利的模樣和魔法學校的架構。突然間,我有了一個基本故事框架:一個小男孩,他不知道自己的身分,也不知道自己生來是一個巫師,直到有一天,他收到一份來自魔法學校的入學邀請信。我此前還沒有因為想到一個主意而如此興奮不已。」
火車旅途中的羅琳,因手頭上並無紙筆,因而只得一路上憑空在腦海裡勾勒描繪著魔法學校,及其主人公的形影。接著,眾多人物形象包括:哈利‧波特的好友榮恩,以及獵場管理人海格等,便在火車到達目的地之前,一一浮現。
童年的心靈再度活絡了中年滄桑疲憊的心境,卻猶如一股源頭活水,為許許多多人的生命,重新注入了鮮活的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