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高智洋
英國的文壇有史以來最受歡迎的兒童文學創作者之一——碧特麗斯‧波特,在一九四三年過世之後,身後留下的處女作《彼得兔的故事》,對世界各國孩子們的影響,可與當代的《哈利‧波特》媲美,而彼得兔的作者也確實是英國文學界的另一位「波特」!
波特小姐出生於一八六六年,她的一生從孤獨的孩子,愛幻想的青少年,到寂寞孤苦的老處女。唯有藝術創作,使她沉浸在幸福之洋裡,泅泳在各種故事與圖畫意象之中,擺脫了不幸的糾纏。她自述道,能夠記事起,便開始編織故事,學習繪畫,瘋狂地參觀博物館、畫廊……
彼得兔的系列故事,存在於一個恬靜安詳的,充滿牧歌情調的田園氛圍裡,那些毛絨絨溫馨可愛的小動物們,個個友善質樸,能說會笑,讀者置身其中,彷彿窺見了如今早已逝去的英國鄉村風俗中,幽默風趣、自然怡人的一面。彼得兔被農夫麥克格里高苦苦追趕,當然最後他總能順利逃脫。
波特小姐筆下的天地和英國詩人威廉‧華茲華斯一樣,將大自然昇華至一種概念化的境界。在這裡,我們觸不到現實,沒有血色,也不會有恐怖吃人的野獸。
而整整三代以來,偌大的英國,幾乎每一個家庭的兒童臥房裡,都擺放著一套被小朋友們翻閱得軟軟爛爛的波特小姐的兒童叢書。孩子們在書本上的塗鴉,更訴說著幼年時代小小心靈的崇拜。
反覆閱讀著同一本書的孩子,多麼幸福!因為他們的習性是喜歡重複聽著同一個故事的,在循環往復的時空裡,英國的孩子得到充分的安全感。十年二十年後,他們長大成人,甚至人到中年,猶可重新找回美好的童年時代。
最可喜的是,成年後的英國人,在偶然經過書店,無意間瞥見波特小姐的書籍時,那樣的開本與封面式樣,仍與當年一模一樣。
捧在手中端詳著清新豔麗的插畫,如此閃亮的新書,卻也是一百年前的那本舊書,這時候,《彼得兔的故事》幻化成帶有光環的聖物,牽引人們回到閱讀的初衷——那曾經只為尋求可靠舒適的信賴與寄託,也能適時地穩定中年時期的徬徨與掙扎,叫我們懂得童年繪本裡的單純與和諧之美,正是一生安定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