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趣談】 兩個神宗 都不神

文/辛銳 |2012.11.29
4672觀看次
字級

中國皇帝自唐朝以降,大都有了廟號。什麼是廟號呢?辭海裡解釋說:「帝王死後,在太廟立室奉祀,並追尊某祖某宗的名號,稱廟號。始於殷代。」

簡言之,廟號就是後世對這個君王的評價。譬如,凡是王朝的開創者廟號大都是太祖、高祖;第二任皇帝則大多廟號太宗。這些是固定的,接下來皇帝的廟號就有些意思了,譬如神宗。

廟號「神宗」的皇帝一共有四位,除去較小王朝的皇帝外,著名的是宋神宗趙頊和明神宗朱翊鈞。

廟號為「神」是什麼意思呢?謚書上說:「民無能名曰神;壹民無為曰神;安仁立政曰神;物妙無方曰神;聖不可知曰神;陰陽不測曰神;治民無為曰神;應變遠方、不疾而速曰神;能妙萬物曰神;道化宜民曰神;顯仁藏用曰神;則天廣運曰神。」

綜合來看,這個「神」其實中看不中用。子不語怪力亂神,至少在儒家看來,這個「神」的確有些不好的意思。

宋神宗趙頊,是北宋一個很想有所作為的皇帝;但是從某種程度上,他的有所作為又葬送了北宋。這是怎麼回事呢?

宋神宗即位之時,宋朝積貧積弱,對遼國和西夏戰爭勝少敗多,不得不以歲幣換和平。宋神宗力排眾議,任用王安石變法圖強。

無奈這兩位主將都有性格缺陷,王安石綽號「拗相公」,一點都聽不進反面意見;而宋神宗關鍵時刻臨陣退縮,懼怕所謂的「天變」。

終於變法失敗,但變法後遺症卻無可避免地發生了。神宗以後朝政開始陷入新舊黨爭,北宋王朝在腐敗的深淵裡泥足深陷。

無獨有偶,明神宗朱翊鈞也曾是個想有作為的皇帝。他十歲登基,由大學士張居正輔政。

張居正勵精圖治,以「一條鞭法」使明朝重新富強。張居正死後,神宗皇帝一改對這位老師言聽計從的態度,瘋狂地對其秋後算帳,致使明朝在中興的道路上又開倒車。

更讓士林「大跌眼鏡」的是,這位皇帝還自我「職離」,三十年不上朝,「不郊、不廟、不朝、不見、不批、不講」,成了著名的「六不做」皇帝。

別看皇帝正事不幹,卻忙著沉湎酒色、與民爭利、亂封濫贈、揮霍浪費,張居正打下的那點根基被徹底鏟除,明朝走上覆滅的不歸路。有人說明朝實亡於神宗,這話有一定的道理。

兩個神宗其實一點都不神,他們就像兩個庸醫,一番對皇朝「病人」用藥後,稍有起色,就馬上又開始保守療法,結果「病人」病情愈加沉重,我們的庸醫皇帝老爺只好放棄,任「病人」自生自滅去了。

兩個神宗還戴臭了這個廟號,之後的清朝再沒有皇帝敢戴這頂帽子了,這也許是他們唯一的遺產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