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吳濁流的灰色小說《亞細亞的孤兒》後,一股很強烈的念頭要去探訪吳濁流故居,感受他在台灣日劇時代時寫出主人翁胡太明揮之不去的時代無奈。
本名吳建田的吳濁流(一九○○~一九七六年),生於新竹縣新埔鎮,畢業於台北師範,是二次大戰後台灣重要的文學作家。
創辦《台灣文藝》雜誌,並在晚年以它的十萬元退休金設立「吳濁流文學獎」(一九六九年),吳濁流對這個獎的期望很高,曾賦詩云:「誓將熱血挽狂瀾,七十光陰一指彈;寄語萬千諸後秀,一心一德振文壇。」
這個獎自一九六九年起,小說獎的得主至今依然被記憶深刻的作家至少有七等生、鍾肇政、黃春明、楊青矗、陳映真、吳念真、陳若曦、施明正、苦苓、謝里法、馮青等。
位在新竹縣新埔的吳濁流故居,從新埔循著一一五縣道,再接竹二○鄉道往大茅埔的方向,約四‧五公里處的一座路標處,從馬路上望見小路通過稻田的遠處有一棟三合院古宅,寫著莊嚴的「至德堂」,這裡便是大文學家吳濁流的故居。
寧靜、安詳的環境,周遭住的都是吳氏後人,年齡稍長者,幾乎都操客家話,年紀略輕者則國語琅琅上口。他們都熱情的歡迎觀光客光臨此處,甚至會溫暖且客氣的告訴你如何從至德堂大三合院或左邊、或右邊自助參觀。
至德堂的廳堂匾額寫著「望重蠻邦」,那是出自吳濁流父親秀源公的題字。至德堂開放兩邊廳室,分別有記錄詳實的圖文張貼在牆上,除了吳濁流之外,吳濁流孫姪、前空軍黑貓中隊烈士吳載熙的豐功偉績亦刊列其中。
不同的是,吳濁流的側面照,滿頭蒼蒼白髮,俯首孜孜寫作,神情專注,十足溫文爾雅的書生樣;而吳載熙則是一身戎裝,英姿煥發,眼神炯炯,典型的剛烈革命軍人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