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第一本書時東方白三十一歲,還在加拿大攻博士學位。第一部長篇小說《露意湖》出版時四十歲,以後又耗去十年黃金歲月:四十一到五十一歲埋頭完成一百三十萬字大河小說《浪淘沙》。他和小說家白先勇相差一歲,兩人同時在台北建國中學讀高中,曾寫散文〈建中二白〉在副刊發表。兩人畢業後同樣進台大,差別是東方白讀的是工程,出國後取得工程博士學位。
建中二白的「東方白」只是筆名。台北大稻埕出生,讀太平國小的他,本人有個菜市仔名「林文德」。翻開《臨死的基督徒》自序,可知他很早即立意寫作,且態度嚴肅。自言寫作對於他「正如生產對於孕婦一樣痛苦」,他說自己「沒有寫作的天賦」卻不得不寫。「從一個思念刺激著我,到達修改完成成為定稿,通常都是經年累月。」但他「生而有五官,不得不對這紛紜的世界有所感受」,這感受煎熬著他,使他沒有心思做任何事,「只好坐下來,拋開一切,把它傾吐在紙上」。
放第一本書首篇的〈臨死的基督徒〉是他十六歲那年寫的。篇幅很短的小說,卻整整被退了七次,因而他故意放首篇,以向一些編輯提出「我的控訴」。為感謝水牛出版社肯出這本「並非名家」的作品,他奉獻出全部版權,分毫不取,僅希望書能減到成本以上的最低價格。此一豪舉或可進入「作家第一本書」某項出版紀錄也說不定。
從他早年作品還看出,他自始自終「喜愛哲學性、思想性的抽象文學」,亦即「寓言、神話,深具人生意義的短篇小說」。例如十九歲寫的短篇〈烏鴉錦之役〉登在聯合副刊(一九五七年),這篇處女作寫的是甲午戰後日本攻台的一場戰役始末。俗話說的「三歲定八十」,果然有些道理。他也解釋了筆名的由來:源自蘇東坡赤壁賦最後一句:「……杯盤狼藉,不知東方之既白。」蘇氏這篇文章可能太有名氣吧,台灣有一個武俠小說作家也叫「東方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