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十六日)是兩岸在一九九二年香港會談達成「九二共識」屆滿二十周年的日子。經過二十年,直到國民黨於二○○八年重新執政之後,兩岸才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下恢復協商,否則兩岸之間不會有今天和平發展的趨勢。
九二共識已經過了二十年,但是波折仍多。台灣內部朝野之間對於九二共識有不同認知,民進黨完全不承認有九二共識,陳水扁執政時不承認有任何關於九二共識的文字記載,以至於兩岸沒有任何來往的基礎。
蔡英文在今年參與總統大選時,仍不肯對九二共識有任何的鬆口。雖然沒有九二共識的文字紀錄,但卻不能因此否定有九二共識的實質默契。
中共正進行十八大會議,習近平將接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習李體制即將正式接班。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在十八大開幕的講話中強調,「兩岸雙方應恪守反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立場,增進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的共同認知,在此基礎上求同存異。」即使是民進黨,只要認同九二共識,就可以進行民共之間的交流對話。
對兩岸的未來,胡錦濤也指明,「希望雙方共同努力,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商談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穩定台海局勢;協商達成兩岸和平協定,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前景。」有關軍事互信機制的建立以及兩岸和平協議的簽定,可以說是確保台灣安全、兩岸和平的關鍵,如果能進一步就這兩項議題進行協商,兩岸和平統一方向就大勢底定。
九二共識的默契中包括三個內涵:一是雙方都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二是兩岸都謀求國家統一;三是對於一中的認知有異,台灣認為「一中各表」,大陸則是「不表一中」。台灣認為一中是中華民國,大陸認為兩岸事務性協商不涉及一個中國的內涵。
馬總統基於現實環境的考量,採取「不統、不獨、不武」政策,對於九二共識中的前兩項內涵暫時擱置,也就是不再以統一作為國家未來的目標,統一只是選項之一,這是對台灣內部政治情勢的權宜考量,當然會影響兩岸關係的進程,對於兩岸要進一步推動軍事和政治協商就有困難。
由於台灣經濟是出口導向,倚賴美國和日本甚深,在軍事上由於還必須與美國、日本維持一貫的步調,若驟然和中共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美國立即改變對台軍售政策,連帶的經濟也會受到直接衝擊,這也是為什麼馬英九在釣魚台事件中必須提出「東海和平倡議」,而沒有和大陸齊一步調共同保釣的原因。至於兩岸如果要簽定和平協議,因為牽涉到主權問題,尤其民進黨不承認一中原則,需要磨合的時間就更長了。
我們期待兩岸能夠鞏固九二共識、深化交流互動,建立更為堅實的互信和善意,才有可能進一步邁向軍事和政治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