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爾之時,釋迦牟尼佛用他的妙觀察智,觀察法會中這二千人,心意柔和,無執著於二乘之相,寂然清淨。
釋尊回頭問阿難:「阿難!你看見這學、無學二千人嗎?」阿難回答:「是的!我已看見這二千人的心了。」
釋尊又說:「阿難!這些學、無學二千人,應當供養五十個世界微塵數的諸佛如來後,他們身心都恭敬、尊重、讚歎、擁護受持佛法的寶藏。」
等供養這五十個世界微塵數這麼多諸佛如來的最後那一位佛出世之後,他們都同時在十方諸佛國土,各成就佛道。因為他們志同道合,所修行的內容也都一樣,故同一佛名號,叫做「寶相如來」。
這尊佛的相貌,如珠寶般的莊嚴。「寶相如來」也和其他佛一樣,具足「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等十個名號。
寶相如來成佛的壽命有一個劫數那麼長,國土也非常莊嚴,所教化的聲聞菩薩也是那麼多,正法與像法住世,都是同樣的時間。這時,佛陀以偈語重宣一次。
當爾之時,有學和無學的這二千人,聽見佛陀給他們同時授記,說明同時成佛、同一名號的殊勝因緣後,大家都歡喜踴躍,就用偈言讚佛:
「世尊慧燈明,我聞授記音,心歡喜充滿,如甘露見灌。」
佛的智慧光明猶如燈光普照,我們二千位有學、無學的聲聞,都已聽見佛給我們授記了,心地皆充滿歡喜,好像已得到甘露法水的灌頂一般。
註:
在《法華經》中的授記作佛,有法說周、譬說周與因緣周授記之別。而此品即是「因緣周」中對下根人之授記;而前〈五百弟子授記品〉中對富樓那、千二百聲聞、憍陳如、優樓頻螺迦葉等的授記;以及〈提婆達多品第十二〉中對提婆達多的授記;〈勸持品第十三〉中對波闍波提比丘尼、六千有學無學比丘尼等授記,都屬於「因緣周」之授記內容。(授學無學人記品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