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的調查,有超過一成小學生,一大早七點出門,放學後參加安親班課後輔導,很多孩子直到晚上八、九點以後,才摸黑回家,讓孩子學習疲累的問題浮現。
根據「兒童課後照顧服務班與中心設立及管理辦法」,政府並沒有訂定課後輔導的時間,僅有規定必須提供生活照顧及學校作業輔導的服務,不能是新增課程或上課的性質。
筆者擔心超時的課後輔導造成孩子「另類學校」生活,不僅不利孩子身心健康,也扭曲了課輔的功能。
筆者在「安親班」上班,了解父母親都上班,必須將小孩交給安親班照顧的無奈。另一方面,現在國小課程內容太簡略,老師教得少,考試題目卻太龐雜或艱難,許多家長無法指導課業,更是造成安親和課輔班林立的原因。
筆者贊成盡速訂定課後輔導的時間限制,對安親班的設班標準和規範要從嚴,讓業者有所遵循,父母能夠安心。
安親和課輔班必須提供生活照顧及學校作業輔導,雖是我每日的工作,但目睹許多父母忙於上班,孩子放學後就直接被接到安親班,好像孩子只能依賴我們來照顧,雖保住我的飯碗,對父母的心態卻有些許感慨。
安親班對於孩子課業輔導和學習,當然提供一些「立竿見影」的功能,讓孩子考試成績不至於太差。許多孩子生活態度和禮儀缺乏,家長希望我們也肩負生活教育的功能,這是我頗感離譜的地方。
家長太重視孩子的考試成績,對分數緇銖必較,下了班遲不接孩子回家,硬要孩子做完勞作、美術和作文等功課,連背書也成了我的工作,父母不願多陪伴孩子參加各種的學習。
父母將孩子送到安親班或才藝班,讓孩子每天除了上學讀書外,還要在放學後繼續補習,學習時間太過冗長,比父母下班的時間還晚,孩子的身心健康好像不受關心。
父母給孩子更好的學習資源,我們當然樂見,但顯然是過度學習了。平日課程滿檔,假日也不得閒,對孩子已是揠苗助長了,這樣的教育投資值得檢討。
父母對於孩子的學習,應該考量孩子的意見和興趣,適度學習並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的興趣,也要重視孩子的生活教育,否則孩子學習疲乏,人格和身心發展都不健全,都是很嚴重的結果。
亞南(花蓮縣/幼教 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