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面面觀】 精神病藥物 引發自殺意念

張盈盈 |2012.11.12
1569觀看次
字級

在羅伯.惠特克《透視最新流行病:魔法子彈、精神病藥物、美國精神病例的驚人爆增》書中發現,長期服用精神病藥物,對大腦的傷害遠超過好處,也產生更多問題。大量濫用精神病藥物,導致美國精神病患者的人數在過去二十年成長至三倍!

我多麼希望,純如二○○四年接受治療時,我就知道這些資訊。二○○四年時,治療純如的精神科醫師並不知道,這些藥物可能造成嚴重副作用,也不知道不同種族對藥物有不同反應。跟藥物上的警示說明不同,受藥物副作用影響的是所有年齡層患者,引發自殺意念正是副作用之一。

純如對精神病藥物可能比一般人更敏感。布瑞金博士在著作《瘋狂用藥:精神病藥物對暴力、自殺、犯罪案件之影響》 中寫道:「剛開始服藥前幾天,是最危險的時期。就像對不曾抽菸喝酒的人,第一口菸與頭幾滴酒感受最強烈;對不曾服藥的人而言,一開始的副作用最難抵擋。」在我眼裡,這正是純如遭遇的寫照。

純如不抽菸、不喝酒,一輩子沒服用過比咖啡更強烈的物質,更別說精神科藥物了。她第一次試圖自殺,是在二○○四年九月二十一日,出門買槍,則是十月二十八日的事,兩次事件都與她平時舉止大相逕庭,兩次都發生在她開始服用瑟立沙幾天後。

我相信純如自殺是藥物所導致。她的情況,和藥物改變行為模式的經典案例幾乎相同。原本只是輕度憂鬱的病人,卻在服用抗憂鬱劑後變得兇暴、有破壞傾向。純如從崩潰到自殺的過程不到三個月,與她服用精神科藥物的期間正好重疊。而她自盡的手段如此激烈,更是不像她的作風。

純如的自殺是可以避免的嗎?我深信,如果純如能有機會好好休養身心,不服用精神藥物,她原本可以恢復正常。不幸的是,純如沒有機會好好休養,馬上就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後來又加上抗憂鬱劑,藥物的副作用使原本不算嚴重的焦慮與沮喪一發不可收拾。

我希望,這本書能讓人們警覺到精神科藥物的潛在風險,在服藥之前三思而後行。

(本文摘自天下文化出版《張純如:無法遺忘歷史的女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